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城市预报 城市预报
冀州天气30天_冀州天气预报15天天气
tamoadmin 2024-07-14 人已围观
简介1.有关传统文化的小事例有哪些2.竹林七贤文言文全文翻译3.关于凉州词的资料4.皇帝与蚩尤之战文言文5.元好文金凌怀古诗的具体内容6.关于咏冬和朗读的诗句光武徇蓟文言文翻译二年正月1.求后汉书冯异传文言文翻译更始数欲遣光武徇河北,诸将皆以为不可。是时,左丞相曹竟子诩为尚书,父子用事,异劝光武厚结纳之。及度河北,诩有力焉。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
1.有关传统文化的小事例有哪些
2.竹林七贤文言文全文翻译
3.关于凉州词的资料
4.皇帝与蚩尤之战文言文
5.元好文金凌怀古诗的具体内容
6.关于咏冬和朗读的诗句
光武徇蓟文言文翻译二年正月
1.求后汉书冯异传文言文翻译更始数欲遣光武徇河北,诸将皆以为不可。是时,左丞相曹竟子诩为尚书,
父子用事,异劝光武厚结纳之。及度河北,诩有力焉。
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
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
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载。今公专
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是为充饱。
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与铫期
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
附者上之。
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
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
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
饭菟肩。因复度虖沱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还,拜偏将军。从破王郎,封
应侯。
下面是译文:更始帝几次想派遣光武巡察河北,众位将领都认为不行。这个时候,左丞相曹竟儿子曹诩任尚书的职位,父子很有权势,冯异又让光武厚礼结纳他们。后来,光武能够前往河北,曹诩是出了力的。光武的兄长刘演被更始帝杀了以后,光武不敢暴露出自己的的悲戚。他常常一个人独居,不沾酒肉,枕席上还有涕泣的痕迹。冯异独自前去叩头请安,宽慰哀情。光武阻止道:“卿不要随意说话。”冯异后来又趁机进言道:“天下同苦王莽,思念汉室,已经很久了。今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到的地方,既虏且掠,百姓失望,没什么依托。现在主公负责管理一方,可以趁机施行恩德。只有经过桀、纣之乱,人们才看得出汤、武的功德。人们对于恩德的渴望已经很久了,这样做可以让百姓们得到充饥的感觉。主公应该立即派遣官吏,巡视各个郡县,清理冤案,布施惠泽。”光武纳了他的意见。到了邯郸,光武立即派遣冯异与铫期安抚所属各县,录用囚徒中的能人,设法保存鳏寡之人,亡命自诣者除其罪,还秘密地贮藏了二千石粮食,对于不肯依附更始帝的人暗暗地提拔。天及的王郎起事,声势浩大,光武从蓟东往南逃避。早晚都住在茅草房舍之中,到了饶阳简直连瓜菜都吃不上了。当时天气寒冷,众人尽皆饥寒交迫,冯异向光武献上豆粥。第二天早上,光武对各位将领说道:“昨天得到公孙的豆粥,饥寒都解除了。”到了南宫,遇上了大风雨,光武引车进入了断道旁的空闲房舍,冯异抱来柴草,邓禹烧起火堆,光武对着炉灶烘烤衣服。冯异又向光武贡献麦饭和菟肩。这样他们才渡过沱河到达信都,光武派冯异另外收伏了河间的兵马。回来,光武拜冯异为偏将军。后来,冯异跟随光武击破了王郎,被封为应侯。
2.疾风劲草文言文翻译这个挺详细溤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
[一]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二]注[一]父城,县名,故城在今许州叶县东北。
汝州郏城县亦有父城。注[二]孙子名武,善用兵,吴王阖庐之将也,作兵法十三篇。
见史记。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
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一]异闲出行属县,[二]为汉兵所执。
时异从兄孝及同郡丁綝、吕晏,[三]并从光武,因共荐异,得召见。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
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暛功报德。”光武曰“善”。
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光武南还宛,更始诸将攻父城者前后十余辈,异坚守不下;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
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异因荐邑子铫期、[四]叔寿、段建、左隆等,[五]光武皆以为掾史,从至洛阳。
注[一]巾车,乡名也,在父城界。注[二]闲出犹微行。
行音下孟反。注[三]东观记曰:“綝字幼春,定陵人也。
伉健有武略。”綝音丑心反。
注[四]音姚。注[五]东观记及续汉书,“段”并作“殷”字。
更始数欲遣光武徇河北,诸将皆以为不可。是时左丞相曹竟子诩为尚书,[一]父子用事,异劝光武厚结纳之。
及度河北,诩有力焉。注[一]竟字子期,山阳人也,后死于赤眉之难。
见前书。诩音虚羽反。
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
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闲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一]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
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二]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与铫期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注[一]从音子用反。横音胡孟反。
注[二]犹言凋残之后,易流德泽。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一]至饶阳无蒌亭。
[二]时天寒烈,觽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及至南宫,[三]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椛火,[四]光武对醦燎衣。[五]异复进麦饭菟肩,因复度虖沱河至信都,[六]使异别收河闲兵。
还,拜偏将军。从破王郎,封应侯。
[七]注[一]舍,止息也。注[二]无蒌,亭名,在今饶阳县东北。
蒌音力于反。注[三]南宫,县名,属信都国,今冀州县也。
注[四]椛音而悦反。注[五]燎,炙也。
注[六]光武纪云,度虖沱河,至下博城西,见白衣老父,曰“信都去此八十里耳”,是自北而南。此传先言至南宫,后言度虖沱河,南宫在虖沱河南百有余里,又似自南而北。
纪传两文全相乖背。夡其地理,纪是传非。
诸家之书并然,亦未详其故。注[七]应,国名,周武王子所封也。
杜预注春秋曰:“应国在襄城成父县西南。”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一]进止皆有表识,[二]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三]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四]别击破铁胫于北平,[五]又降匈奴于林闟顿王,[六]因从平河北。注[一]东观记、续汉书云“异□吏士,非交战受敌,常行诸营之后,相逢引车避之,由是无争道变□者”也。
注[二]言其进退有常处也。注[三]隶,属也。
袁山松书曰:“先时诸将同营,吏卒多犯法。”注[四]多,重也。
注[五]北平,县名,属中山国,故城在今易州永乐县也。注[六]匈奴王号。
山阳公载记*(曰)*“顿”字作“碓”。前书音义闟音蹋,顿音碓。
时更始遣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大司马朱鲔、白虎公陈侨[一]将兵号三十万,与河南太守武勃共守洛阳。光武将北徇燕、赵,以魏郡、河内独不逢兵,而城邑完,仓廪实,乃拜寇恂为河内太守,异为孟津将军,[二]统二郡军河上,与恂合埶,以拒朱鲔等。
注[一]东观记“侨”字作“矫”。注[二]孟,地名,古今以为津。
异乃遗李轶书曰:“愚闻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一]昔微子去殷而入周,项伯畔楚而归汉,[二]周勃迎代王而黜少帝,霍光尊孝宣而废昌邑。
[三]彼皆畏天知命,鷪存亡之符,见废兴之事,故能成功于一时,垂业于万世也。笱令长安尚可扶助,延期岁月,疏不闲亲,远不逾近,季文岂能居一隅哉?[四]今长安坏乱,赤眉临郊,王侯构难,大臣乖离,纲纪已绝,[五]四方分崩,异姓并起,是故萧王跋涉霜雪,经营河北。
方今英俊云集,百姓风靡,虽邠岐慕周,不足以喻。[六]季文诚能觉悟成败,亟定大计,论功古人,[七]转祸为福,在此时矣。
如猛将长驱,严兵围城,虽有悔恨,亦无及已。”初,轶与光武首结谋约,加相亲爱,及更始立,陷伯升。
虽知长安已危,欲降又不自安。乃报异书曰:“轶本与萧王首谋造汉,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
今轶守洛阳,将军镇孟津,俱据机轴,[八]千载一会,思成断金。[九]唯深达萧王,愿进。
3.求翻译{原文}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聚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
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超令上马。元以手捴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
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变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复征奉朝请。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
{译文}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依世沿袭二千石的俸禄。父亲邓宏是预章都尉。邓晨最初聚会认识光武帝的姐姐刘元。王莽末年,光武曾经与他的兄长刘伯升以及邓晨一同到宛地,和穰人蔡少公等名士在宴会上交谈。蔡少公喜欢研究图谶预言之学,宴会时说刘秀肯定将是天子。有人就说:“是当今国师公刘秀吗?”光武听了戏言:“怎么见得就不是我呢?”在座的人都大笑,只有邓晨内心喜悦。等到光武帝与他的家属躲避做官一同到新野,住在邓晨家中,彼此关系亲密。邓晨趁机对光武说:“王莽生性暴戾,盛夏时节还,这是上亡他的时机。从前在宛地相聚时的预言,难道不应当应验吗?”光武笑着不做回答。
等到汉兵起义,邓晨率领宾客在棘阳会合。汉兵在小长安战败,多数将领都失去了家属。光武单骑突围逃跑。路中遇见了他的妹妹刘伯姬,便与她共乘一骑,没跑多久,又碰到了他的姐姐刘元,刘秀急忙停下让她上马。刘元以手推辞说:“你们走吧,一匹马不可能救那么多的人,不要因我们而一齐遇难。”等到追兵到来,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都被。汉兵后退守住了棘阳,而新野宰就涂抹弄脏邓晨的房屋,焚烧他的祖宗坟墓。邓晨的宗族都感到愤怒,说:“你家本来就富足,为何要跟着妻子家族的人遭受汤镬(用开水煮)的极刑呢?”邓晨最后始终没有遗憾的神色。
更始帝刘玄即位,让邓晨担任偏将军。他与光武一同攻占入侵颖川,连夜从昆阳城出发,击败了王寻王邑。接着又离开徇阳翟东,至京、密,一路都攻下了城池。更始帝在北定都洛阳,以邓晨为常山太守。适逢王郎造反,光武从蓟地逃到信都,邓晨也抄小道行走到巨鹿会合,自己主动请求跟从攻打邯郸。光武说:“伟卿你一个人跟从我,不如你用一郡来作为我北方道路上的主人。”于是派遣邓晨回到郡里。光武在冀州追杀铜马、高胡群贼,邓晨从郡里派出积射士千人,又不断提供运输粮草供给军队。光武即位后,封邓晨为房子侯。
邓晨喜欢乐于做郡守职事,因此又被授予中山太守。官吏百姓都称赞他,他也一直在冀州官职考核中获得优秀。光武十三年,邓晨又被改封为南变侯。他进朝请奏,又被任命为汝南太守。光武十八年,光武帝出行到章陵,征召邓晨担当廷尉事务。邓晨一路随从到新野,办下酒宴,酣畅之际,光武帝赏赐他数百千万,又派遣他回到郡里。邓晨在鸿隙陂兴建起数千顷良田,汝南土地从而殷实富饶,稻米丰饶,恩泽蔓延扩展到其它郡。第二年,又被封为西华侯,又征奏朝请。光武二十五年,邓晨去世。光武帝亲临送葬。谥号为惠侯。
4.求翻译AndHan-bing,themorningtheguestswillspinesYang.HanChang'andefeatasmall,Zhujiangmoredeathfamilies,singlehorseDunzouGuangwu.CaseNvdiBoJi,andmonridingandBen.Aheadseeanelement,super-ordersahead.Elementofhand-Songsaid:"OKmen,andnottotherescue,theodidnotalsodoingnothing."willbefrombehindto,Yuanandthreewomenwerekilled.YangHan-bingsurrenderspine,andthenewfieldisthepollutionmorningslaughterhouse,theburningofthetombmound.ClansareHuinu,said:"Homefromtherich,whythefamilywiththewomanintothesouppan?"theultimatenohatecolor。
有关传统文化的小事例有哪些
精品线路北京方向:公交:在八王坟长途汽车站坐去蓟县的车。天津方向:公交:河北汽车总站(建昌路)坐公交到蓟县。火车:天津东站到蓟县的火车。主题:庙会:都乐庙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清代达到顶峰。2003年春节正月初一至初七,举办了集民间艺术、地方风俗、佛教文化为一体的首届都乐庙会。
有甘龙佛事表演、佛教法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有吴桥[]杂技、民俗花会、地方戏剧等传统节目,也有吹糖人、手指画等现场表演,还有大碗茶、糖葫芦等传统小吃。第二届都乐庙会将于今年正月初一至初七举行。纪念法会:独乐寺每年正月初一(弥勒佛生日)、二月十九日(观音佛诞)、四月八日(佛诞)、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觉悟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出家)、十二月八日(佛陀觉悟日)举行大型纪念仪式,各地信众云集于此。
精品路线:
1。渔阳景区游览独乐寺盘山(一日游)独乐寺黄崖关(一日游)独乐寺清东陵寺(一日游)独乐寺黄崖关354清东陵盘山(二日或三日游)
2。甘龙景点游都乐寺3355。周末休闲游都乐寺渔阳古街白塔鲁班寺福君山(免费)翠屏湖(免费)(一日游)都乐寺栗木台(一日游)都乐寺九山顶(两日游)都乐寺八仙山清代有668个床位,其中豪华套房、标准套房、标准客房168个2.鑫源山庄(三星),盘山脚下。仿古建筑,花园般的居住环境,拥有360个床位,可容纳400人就餐。
3.距离都乐寺一英里的世纪酒店(二星级),有70间客房,可容纳300人就餐。
4.民政招待所,在福郡山脚下,距都乐寺2公里,有60间客房,其中包括4个高级客房,大,中,小会议室,可容纳150人同时用餐。味道独特,环境优美。
5.农家客栈,距县城20km,50200元,标准不一(含餐费)。
天津城际列车一日游攻略
1:在北京南站南广场买票乘车。2008年8月3日早上八点前出门,就是为了赶一大早的城际列车。没想到啊!出门坐公交去北京南站,浪费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从我家坐72路公交车坐两站,就可以直达北京南站南广场。坐车去北京南站的话,要坐专车绕一大圈。所以策略一,去南广场买票坐车。
攻略二:一楼人工售票,二楼自动售票机。从广州回来就对自动售票机感兴趣,但是有一次进了一楼大厅,一个都找不到。9点前买了10: 45的票。门票这么抢手,趁早买!虽然比奥运门票排队好,但这个时候还不好说。晚上回来遇到小同志,只能晚一点下午三点买一个。
当你到达二楼的候车室时,你应该及时找到正确的检票口。自动售票机在这一层。攻略三:进出站自动检票,浅蓝色面朝上。入住和退房也很好玩。记住广州票是条码扫描的,这里有能吞能吐的东西。攻略四:与合影,随车赠送矿泉水。如果你提前进站,你有这个时间冲向,与合影;如果像我这种性格,下车就拍照。
车上会送一小瓶矿泉水。水一般,瓶子可爱!攻略五:到了天津火车站买返程票。到了天津站,要从地下到地上才能进入售票大厅。一楼只有四台自动售票机,磨合阶段经常死机。如果你必须和它竞争,你必须有耐心。如果买多张票,可以选择一次的票数,这样发出的座位就挨着了。
那位同志三点到站,只能买到晚上九点二十分的返程票,末班车是十点零五分。我建议买9: 45左右的倒数第二班车。昨晚为了游海河,九点多才上岸,打车,冲刺到车厢,坐下还有三十秒开车。太令人兴奋了。攻略:铁是午饭的特征人,钢是饭。上小学之前,我对天津的印象就是酥脆的麻花和好吃的怪豆。提起天津,就是十八街的麻花。现在我在天津,怎么满街都是麻花店?石楠的美食街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吃海鲜或去塘沽,我们不能在一日游中走那么远。
那么来天津的话,一定要好好尝尝海河的鱼,因为据说海河的鱼既有海鱼的鲜,又有河鱼的美,真的很有必要去尝尝。石楠美食街一楼有一家八大碗,还有一家海鲜馆。狗不理的包子有速冻包装,和北京超市卖的速冻包装一样。没必要带回来。要吃的话就要吃现烤的,只提十几个包子。二楼全是小餐馆,可以去吃晚饭。百盛旁边的万达国际影城二楼也有大食代。各州菜系齐全,价格合理。劝业场到百货大楼的巷子里有鸭油包,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半的特色小吃;晚上5点到8点是外卖时间,排队就知道了。
2元左右两个。攻略七: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满了你还发呆。刚吃完饭一定要四处走走,今天下午很容易累。然后去五大道找小洋楼的秘密。有马车可以享受童话般的感觉,但司机不是导游,最好有备而来。让我们先找出哪些名人住在那里。或者看门牌,上面标着被保护建筑的级别。
就找那个特别的成绩标志吧。所以,如果体力允许的话,在腿上寻找特殊的保护会更有意思。如果你真的累了,你可以坐一会儿马车来享受乐趣。攻略八:杨楼区审美疲劳,瓷房子。另外,有一天,如果你吃完午饭觉得精神差不多了,甚至更累了,可以去瓷屋博物馆。瓷房子也在电视上出现过,一个是餐厅,一个是博物馆。这里收藏的瓷器、木制家具和陶器。杂而繁。最吸引人的是,用古瓷片装饰的零而不破的世界,真的是一绝。我的摄影技术和相机真的很抱歉,不过你还是自己好好拍照吧!20元的门票真的不贵。
人家允许我们随便拍照!但我还是希望你不要碰它。都是文物。瓷屋一共四层,二楼有个小露台,顶楼有好东西。有什么好吃的?慢慢来。博物馆的纪念品也是由瓷器制成的。你见过瓷器碎片的徽章和手镯戒指吗?攻略九:太阳西下,路灯照亮罗马大道。太阳出瓷屋的时候可能在西边。有银行堆砌的罗马建筑大道,7点左右路灯亮起,天津迷人的夜色开启。这条街不长。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路程。至于晚餐,中午不要少吃,所以晚餐简单,或者可以边吃边吃。这里和第五大道也是著名的婚纱大道。大家都懂!
攻略十:夜游海河,奇幻到古文化街附近的游船码头。夏天,你可以乘坐8点起飞的航班。期间
文化街有个摩天轮似的转盘,白天好像是大观缆车。晚上可以有我们北京电视塔的变光机制,圆圈和海河里的倒影相互辉映,很梦幻。然后是一座雕有狮子头的墩桥。狮子很帅,我不怕多看。双拱桥在夜晚也突出了流畅的线条。蓝色灯光装饰的金塘桥楼梯非常迷幻,更重要的是,它的两侧有一个音乐喷泉,在8: 30左右表演。
这座耗资数亿美元的新桥灯火通明。还有一座雕有金花的桥,桥上有金狮和圣母玛利亚一样的女神守护者。两岸风景不胜枚举。世纪钟独特的造型在夜晚更是熠熠生辉,钟楼也很有个性,一眼就能认出来。百货公司白天以其独特的海拔优势吸引人,晚上更是地理位置优越。
攻略十一:一个人可以感受天津的隐居,两个人可以写出浪漫的回忆,很多人可以挑战北的方向。没事就去天津逛逛。天津新自助游攻略特别推荐:百年老店能吃的博物馆很难找。霍元甲故居的神秘英租界,天津味的相声,小杨的八卦与销魂,在北京的边缘。在渤海和海河附近有一座大城市,充满了独特的民间幽默,享有首都出海门户的美誉。这是天津。塘沽的港湾,马的相声,狗不理的包子,冯骥才笔下的海河,这一系列印象符号在游客心中是那么的熟悉。然而,在几朝古都北京的光环下,天津的旅游却有些陌生而沉寂。一个朋友跟我说:如果天津没有山没有水,有什么旅游?安排好天津的行程后,我也产生了怀疑。
主编听了我的想法后对我说:旅行报道就是要发现它的新变化,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用自己的眼光去追求,用自己的方式去选择。只要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的内容、感受和周到的服务,就符合我们创办《小杨行走》栏目的初衷。到达杰街(姐姐),你是老介(本)座四(是)69吗?坐在北京到天津的和谐号列车上,天津的味道随着前排那人幽默的天津话渐渐在我身边传开。下了车,我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享受着高楼小楼错落有致的节奏,听着满街的俚语,天津的味道完全包围了我。
小贴士:1。天津的交通很方便,海陆空都可以到达。
2.北京到天津的城际列车28分钟就能到达,单程票价58元。时间之旅的第一天了解一座城市,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历史,散落在现代城市各个角落的记忆碎片,会变成一种浓缩和魅力,融入我们的旅程。天津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上演了近代历史上的一系列,如大沽口之战、《天津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李鸿章率部洋务等。
天津与北京的距离,使其成为近代一些权贵政治人物失意后东山再起的避风港。所以现代历史的痕迹在这里的小楼中悄然呈现。下了火车,我的天津之旅就开始于100年前。背景:天津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现辖17区3县。天津城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元代称海津镇,明永乐二年(1404年)建城,称天津卫(卫为明代军制);天津是由明朝皇帝朱迪命名的。天意为天子,津意为渡口,意为天子渡河之地。清朝改魏为州,后上升为州为府;一些loc
9: 0011: 00利顺德大酒店:历经144年,酒店已走过与普通星级酒店无异的大堂。穿过有名人壁画的走廊后,我们开始感受历史在这里留下的阴影。一条黑漆漆的走廊,微微发黄的墙壁,陈旧的壁灯,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空间,一个过去的空间。
是因为孙中山先生曾经在这里踱步思考,变得如此凝重,如此安静吗?现存最古老的铁架结构的电梯旁,一段木质楼梯宽敞而宏伟。透过扶手的殷红和柔和楼道灯光的光晕,仿佛周恩来总理陪着外宾以婀娜而略显疲惫的身影上楼;也许当你入住酒店,打开房间,你会发现这就是梅兰芳住过的房间。
老式留声机静静地呆在角落里,仿佛还在讲述一代大师的音乐故事;路过一家餐厅,往里面看,会在灯火通明的空间里听到委婉的音乐。庆祝生日的赵四**优雅的身影从侍者的介绍中轻盈地跳出来,在我们想象的空间里缓缓起舞.利顺德大酒店成立于1863年。许多各界名人都曾在此下榻,许多名人的房间仍作为景点向公众开放。在这里,你仿佛穿越了100多年的时光隧道,循着当时各类世界知名人物的足迹游走在历史的边缘。在那些遥远的房间里,你曾经驻足在办公桌前,在灯台下宽大的沙发上走来走去,让你觉得自己不再是路人,而是时间风景的一部分。你正在经历一种时间的重叠,这是旅行者难得的精神升华。
小贴士:1。酒店的景点房大概220-600美元,普通标间大概500元。
2.利顺德大酒店位于市中心,距离火车站3公里,距离机场20公里。1: 0012: 00凯尔波罗广场和故居12: 0015: 00午餐:可以吃的博物馆。
我还在故居的诗词对联前徘徊,朋友叫我吃午饭。没关系,吃饭的地方是博物馆,可以边吃边打坐。这家酒店是一座独特的小楼,前面有几座石像,都是古老而有历史意义的古物。店内随处可见的青铜器、石雕、木雕、屏风、桌椅、烟具、钟表等3000多件文物点缀在食客周围,使大厅显得古朴而神秘。在这里用餐,你仿佛被历史包围。当你打开一把椅子,坐上去,服务员会笑着告诉你,这把太师椅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8世纪.这家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的酒店,就是位于天津河北路的广东味鲜馆,被著名作家冯骥才称为可以吃的博物馆。
这栋建筑由意大利建筑师鲍乃迪于1936年设计建造,是一栋四层的联排别墅。因外墙用极难烧制的结形柳岗砖装饰,在天津常被称为结形楼。这里曾是中国京剧大师马的故居。吃个午饭居然引出这么多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也算是天津旅游的特色吧。
小贴士:1。粤菜挺正宗的。如果不吃海鲜,大部分菜都在50元左右。如果你在连锁店吃自助火锅,每人将花费25元。
2.如果你对旅游收藏感兴趣,你还可以了解酒店老板张连志的收藏经历。
15: 0017: 00《寻找》一部上世纪80年代火遍霍元甲的电视剧和前年李连杰因为一部**被告上法庭的新闻,让霍元甲这位喝退了洋大力士,走了中国武林的平民战士,从广东味仙馆附近打车,近40分钟就到了西青区小南河村。
小河村一带已经完全城市化了。霍元甲墓地就在马路旁边。整个墓园分为展室和墓园两部分。面积不大,院子里空荡荡的,长满了草。去的时候没有访客,只有我和我的朋友在这里闲逛。只有孙中山先生题写的牌坊和吴京俱乐部的盾形基座,才能使人想起一代英雄在晚风落日中的英气和铮铮铁骨。
我问讲解员故居的情况,她说在村里。我们一路打听,在一个摊贩众多的十字路口,一个乘凉的老人指着一栋隐藏在闹市区的房子说:就是这里。院子大门紧锁,门锁锈迹斑斑。村大队要了钥匙,走了进去。这是一个青砖青瓦的小四合院,坐北朝南。由于故居要装修,室内的展品大部分都搬到了墓园的展室。出门时,我锁上了锈迹斑斑的锁,锁着我参观霍元甲故居的旧梦。搜索访问旅游就是这样。结果有时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过程。可以带着一个传说和一个兴趣去打听和追寻,在曲折中获得乐趣。某种意义上,也许这才是旅行的真谛。
小贴士:1。就说霍元甲:老婆只有一个,电视剧里没有赵黔南;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曾孙霍子正曾经把李连杰告上法庭;徒弟很多,但陈真是虚构的人物;吓跑了外来豪强,但从未互相争斗过(来源:墓园展室)。
2.地址:西青区南河镇小南河村;墓地票价:8元;公交:157路、162路、1路便民,小南河村站下车。7:00-21:00,游览时嘉大院、安家大院、杨柳青民俗旅游街;回到小南河村,酒店往北,我们走进了天津著名的传统旅游区杨柳青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时嘉大院和安家大院,这是一个可以与陕西乔家大院媲美的古代民居。
我们还可以漫步于具有明清古韵的民俗风情街,或者在年画博物馆欣赏年画的制作过程。
21: 00-2: 00深夜的五大道:神秘的英租界。我住的和平饭店位于天津五大道地区的大理大道。天津的五大道地区是指和平区成都路以南、马场路以北的地区,以及睦南路、大里路、常德路、重庆路之间的地区。这里有2000多座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式建筑风格的花园式建筑,英、法、德等建筑比肩而立,高低错落,风情独特。因此,天津的五大道有世界建筑博览会。因为时间紧,晚上累得睡不着,就出去了。街道很安静,天空下着小雨,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婀娜多姿的小楼在细雨中默默伫立,几乎所有的门都紧闭着。高高的栅栏挡住了视线。尖尖的圆形屋顶,露出了墙的顶端,隐现在树叶间,引起了外人的遐想。在任何一个院落,招牌上的招牌都可能让你大吃一惊:清王府、孙殿英旧居、高树勋旧居太子父子勾结袁世凯被袁世凯抛弃的风风雨雨,清东陵震惊世界的熊熊大火,轰轰烈烈的邯郸起义的枪炮声,仿佛都化作了清风。在这个雨夜,在这个安静的街道。寂静伴随着这座西式、巴洛克式、罗马式的建筑,寂静成为一种神秘而沧桑的魅力,弥漫在旅人的前后和尘封的历史长廊。
小贴士:1。五大道是一个统称,指的就是这个区域;天津当年有九个租界区,五条大道属于英租界。
2.五大道的名人故居和风格建筑基本都被单位和私人占用,只有少数地方可以对外开放。目前,天津市旅游局正全力落实保护和发展措施,力争早日实现游客五大道深度游。
第二天海丰缙云7: 30-12: 30早餐后前往汉沽:登上航母,军舰覆盖海面,喷出的水柱像森林一样爆炸。突然,一个巨大的身影出现,数十架飞机从甲板上飞起,扑向敌舰。空中管制的力量立刻扭转了局势。这个庞然大物就是号航母海战中的霸主,战舰中的。站在汉沽区滨海航母主题公园赤膊号航母巨大的阴影里,抬头感受自己的渺小,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这艘航母长273.10米,高61米,全舰17层。登上舰梯,进入舱门,跟随身着海军制服的引导员,穿过迷宫般的航道,穿过放置导弹的库,进出作战指挥舱,跃上放置导弹发射器的甲板,走过停放战斗机的跑道,耳边听到空袭的警报声,看到逼近的舰队,和战友们匆匆爬上螺旋梯登上战斗机.军事旅游的乐趣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小贴士:1。地址:汉沽区营城镇八卦滩。2.价格:所有门票110元/张;半张50元/张。
3.参观后还可以亲身体验海战:登上两栖越野作战指挥车,感受乘风破浪的英雄气概;扣上电子枪的开关,摧毁电脑模拟坦克.12: 30-16: 30到塘沽;16:30-19:30在塘沽外滩看海,19:30-20:30赶回南开区古文化街天后宫体验北方妈祖文化。
古文化街名人茶馆:听金薇儿的相声,逛古文化街,要一壶茶,坐在名人茶馆二楼宽敞的大厅里,开始听相声。门窗四面大开,一边是舞台,三面是观众席。观众在这里自由随意的走出来进去喊好掌声,舞台上的演员不受影响。我们正在听一段相声(两个人之间的相声)。门口有一群人有说有笑。其中一个男孩在大声说着什么,而其他人在笑。台上那个逗孩子的老教师突然顿了一顿,板着脸说:咦,外面也有单口相声。舞台上的观众都惊呆了,然后哄堂大笑。天津相声的特点是方言独特,让舞台和舞台的距离很近。在戏剧界一举成名的郭德纲,恐怕有很大一部分成功要归功于金威尔相声的机智幽默。价格:前座30元/人;后区15座20元/人;120元/间。
第三天,蓟县的山景在天津西北方向7: 309: 00到达。古称渔阳、冀州,历史可追溯到西周初期。从天津出发,可以坐7: 39的火车到蓟县,自驾走津吉高速。从北京出发,可以走京哈公路直接到蓟县,也可以从京沈高速转晋济高速到蓟县。9: 0011: 00黄崖关长城:八卦图蓟县黄崖关长城位于长城内的八卦关城内,关城内的街道网按照伏羲八卦图中干、坎、根、镇、浔、里、坤、对的卦律排列,40多条街道纵横交错。据民间传说,这就是著名的绯闻女孩。
据说古代敌兵入侵时,从北门引入敌军,在城内设置埋伏和地道机关,诱敌深入,神出鬼没,不可预测,再多的人也会被困在这个迷宫里。我漫步在城市里布满爬山虎的石墙上。过了一会儿,我迷路了。焦虑是没有用的。我索性安下心来,与黄崖关周围的群山一起享受失落的快感。
小贴士:1。地址:蓟县夏颖镇黄崖关。2.门票价格:50元。1: 0013: 00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雨莫测。我和一个导游钻进茂密的树林,穿过索桥,爬上陡峭的石阶,经过多日的城市旅行,我们再次陷入这片绿色的海洋。
八仙山是一个奇妙的地方,这里生长着来自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不同气候带的植物。如果你走一公里,你会经历几个植被景观。导游说,这是因为这里地貌的多样性,导致了气候的等级变化。山里有时候一天三季,所以这里的天气变化可以说是变幻莫测,经常是东边日出西边下雨。就在这时,一片乌云翻了过来,雨突然下了下来。我们清除了挡路的树枝,开车回去了。雨像箭一样下着,我浑身湿透了。结果我们出了山谷,外面已经是阴云密布,雾气弥漫,红光弥漫天空。小贴士:
1。地址:蓟县夏颖镇,距离黄崖关景区仅20分钟左右。2.门票价格:35元;景区有电瓶车,单程10元。3: 0018: 00盘山:烈云传说在盘山脚下吃过午饭开始爬山。据史书记载,从三国时期到清朝末年,盘山是古代帝王游览和享受胜利的地方:曹操、唐太宗、辽太宗等。
乾隆皇帝32次游览盘山,为盘山写了1366首诗。所以,一路上,到处都是废墟和传说。走到半山,见一楼,依山而建,雄伟壮观。据说,曾经住在这座楼里的甘龙,早上推开窗户,却看到满眼的山。山中祥云穿窗而过,卧楼如云,故名卧云。当我们坐在索道上往下看的时候,看到的是山和云,寺庙的红颜色似乎在这一片云中隐隐约约。
小贴士:1。盘山有很多新修复的寺庙,也有很多寺庙遗址,可以进行遗址游览。
2.地址:蓟县官庄镇。
3.门票价格:60元;从索道一期到半山要120元(含门票);索道二期往返山顶100元。
4.从蓟县出发,可以直接坐班车回北京。
竹林七贤文言文全文翻译
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之中,那么有关传统文化的小事例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传统文化的小事例有哪些
1: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2: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3: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4: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中国传统小故事30篇(一)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5: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钱阳担任县令。当时,社会上还存友军卒凌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风气。张乖崖想找个机会严惩这种行为。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吏,发现他鬓旁头巾上藏着一枚钱。经过追问盘查,小吏搪塞不过,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
张乖崖将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不服,怒气冲冲地说:?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你就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难道还能杀我!?。
张乖崖见小吏敢这样顶撞他,就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
判决完毕,张乖崖把笔一扔,手提宝剑,亲自斩了小吏。
6:杞人忧天
从前有个小国家叫杞。杞国有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这件事慢慢地传开了。
有个热心人看到他那副忧愁烦闷的样子,担心他把身体弄坏了,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股积聚的气体,上下四方到处都有。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触。你整天在气体里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它会掉下来呢?这个杞国人半信半疑地问:?如果天真是一股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来了吗不会,不会!?那个人回答,?太阳、月亮、星星也不过是气体中会发光的物质。就是掉下来,也不会伤人的。你尽管放心。?杞国人又问:?那么地要是塌下去怎么办呢?热心人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东南西北到处都有这样的土块。你东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动,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塌陷下去。?杞国人听了,心里好像放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个热心人,因为解除了杞国人的忧愁,也十分高兴。
7: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8: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9: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6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
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让传统文化紧跟时代的脉搏同时代一起发展与时俱进,也就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
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 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杀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西化派)是错误的。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环节,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矛盾,应理智地把握其区别和衔接。传统文化是昨天文化创造活动的积淀,是能影响后人的文化成果。现代化则是当前历史进程的目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必然的联系。对待传统文化取国粹主义的态度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都是偏颇的。对于传统中阴暗、消极的东西,如专制主义、个人迷信、封建家长制、闭关锁国、践踏知识与等,应视为糟粕摒弃。现代化需要发展民主、科学、法制等,这正是传统文化中所缺少的。
因此,在肯定传统文化中精华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其中的糟粕。在当今世界,已涌现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结合得很好的例证,这表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日本、新加坡、韩国比我们更现代化,却比我们更尊重传统文化的作用。日本把儒家思想化为相互协作的群体意识,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今天,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还在继续,不可逆转。
但传统文化毕竟是现代化的根,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现代化,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能置之不理的,只能批判继承,并应首先立足于弘扬,使现代化与传统更好地衔接、结合。
关于凉州词的资料
竹林七贤文言文全文翻译
1.竹林七贤的资料(古文翻译)竹林七贤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嵇康(224—263)三国时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
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谨慎避祸的态度。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
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
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
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
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
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
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
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
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
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
后郭象“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
他主张“名教”与“自然”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逍遥”,但“君臣上下”亦皆出于“天理自然”,故不能因要求“逍遥”而违反“名教”。
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
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
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
唯著〈酒德颂〉一篇。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
善弹琵琶。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
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秀彻。
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
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
2.竹林七贤的译文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有关竹林七贤的古文《世说新语》中内容太多,不胜枚举。
这里只举一人。因七贤经常一起活动,也可管中窥豹。
世说新语·阮籍(汇总)德行第一十五嗣宗谨慎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每次和他聊天,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情,从不评判人物。
文学第四六十七阮籍神笔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
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魏朝封晋文王(司马昭)为公,准备了九锡之礼,晋文王坚辞不受。文武官员要到他的府上敦促劝喻,司空郑冲急忙派信使到阮籍那里,让他写劝进文。
当时阮籍在袁孝尼(准)家,晚上喝醉了,酒还没醒。人们把他扶了起来后,阮籍提笔就写,丝毫不作修改就给了信使。
当时人们认为他是神笔。赏誉第八二十九七贤之子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藉子浑,器量弘旷;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子简,疏通高素;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唯伶子无闻。
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竹林七贤,他们都有才华出众的儿子:阮籍子浑,器量开阔;嵇康子绍,清静文雅;山涛子简,疏朗朴实;阮咸子瞻,恬淡有大志;阮瞻弟孚,爽朗不羁;向秀子纯、悌,善良有名望;王戎子万子,能成大器,可惜早夭;只有刘伶的儿子藉藉无名。
所有的这些孩子,阮瞻最出色,嵇绍、山简也被世人推崇。伤逝第十七二邈若山河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
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
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王浚冲(王戎)作尚书令时,一次穿着公服,乘着轻便马车经过黄公酒垆。他回头对车后面的客人说:"从前我和嵇叔夜(嵇康)、阮嗣宗(阮籍)一起在此畅饮。
竹林同游,我也忝列其末。自从嵇康早逝,阮籍亡故以后,我就为世事羁绊,现在酒垆虽近在眼前,往事旧人却象是隔着万重山河了。
"栖逸第十八一长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樵伐者咸共传说。
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
复叙有为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
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
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口酋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顾看,乃向人啸也。阮步兵(阮籍)的啸声数百步之外都能听到。
苏门山里,忽然来了一位,樵夫们都在议论这件事。阮籍也去观看,见这个人盘腿坐在岩石旁边,阮籍就爬上山凑过去,双腿伸直坐在他对面。
阮籍说起古代的事情,上至黄帝、炎帝的清静无为之道,下到夏、商、周三代圣君的仁政,并拿这些事情向他请教,这个人只是昂着头不予理睬。阮籍又谈起儒家的入世学说以及道家的栖神导气的方法,以此来观察他,这个人还是和刚才一样,凝神不动。
阮籍于是对着他长啸。过了很长时间,这个人才说:"你再来。
"阮籍再一次长啸。后来阮籍没了兴致就下山了,走到半山腰,听到上面传来悠长的声音,像是有几个乐队在演奏,山谷中都发出回音,回头一看,正是刚才那个人在长啸。
贤媛第十九十一契若金兰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山公(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面,就情投意合。山涛的妻子觉得丈夫和这两个人的交往非比寻常,就问他怎么回事,山公说:"眼下可以作为我的朋友的,只有这俩人了。
"妻子说:"从前僖负羁的妻子也曾亲自观察过狐偃、赵衰,我也想看看他们,可以吗?"有一天,二人来了,妻子劝山公留他们过夜,给他们准备了酒肉。晚上,她越过墙去观察这两个人,留连忘返,直到天都亮了。
山公过来问道:"你觉得这二人怎么样?"妻子说:"你的才智情趣比他们差得太远了,只能以你的见识气度和他们交朋友。"山公说:"他们也总认为我的气度胜过他们。
"任诞第二十三一竹林七贤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陈留的阮籍、谯国的嵇康、河内的山涛三个人年岁相仿,嵇康最小。
参加他们聚会的还有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会,纵情饮酒,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二阮籍遭母丧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文王曰:"嗣。
4.能用古文来说竹林七贤的故事吗带翻译,望纳。
一竹林七贤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陈留的阮籍、谯国的嵇康、河内的山涛三个人年岁相仿,嵇康最小。
参加他们聚会的还有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会,纵情饮酒,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二阮籍遭母丧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
"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5.求世说新语中有关竹林七贤文章的翻译「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不是因为有甚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观点歧异,而仅仅是因为「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时的两个细微末节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园中锄地时,他俩同时发现「地有片金」,管宁看都不看,视为瓦石,而华歆却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这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
故事被载入《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关德行。事情很小,确实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末节,然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而知著,因小而见大。
6.怎样解释“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7.能用古文来说竹林七贤的故事吗带翻译,望纳。
一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陈留的阮籍、谯国的嵇康、河内的山涛三个人年岁相仿,嵇康最小。参加他们聚会的还有沛国的刘伶,陈留的阮咸、河内的向秀、琅邪的王戎。七人常在竹林下聚会,纵情饮酒,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二阮籍遭母丧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8.关于竹林七贤的文章竹林七贤——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酒谱>>;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皇帝与蚩尤之战文言文
编辑本段凉州词(王之涣)
凉州词(王之涣) 作者简介 王之涣 (688—742),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诗词概述
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诗词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词鉴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诗词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4.君: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6.催:催人出征。
译文
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诗词鉴赏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马上奏起了琵琶,虽然军令如山,但这种情况下,大家视死如归,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立刻”/“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作者简介
王翰(687~726),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
凉州词的故事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疏忽,书法家忘了写“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念给慈禧听: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编辑本段凉州词(张籍)
诗词原文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注释
1、碛(qi,器):戈壁、沙漠。 2、白练:白色热绢。这里泛指丝绸。 3、安西:地名。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其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贞元六年(790),为吐蕃所陷。 张籍的《凉州词》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写眼前景物,同时点出了所写的地点、时间、天气、季节。首句“边城暮雨雁飞低”,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群低飞的鸿雁,并使人看到雁飞的地点是边城,时间是日暮,天气是阴雨。次句“芦笋初生渐欲齐”,再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片出芽的芦苇,并从芦苇的长势说明已是春暖季节。这前两句:一写从边城仰望的天空景。一写在边城俯视的地面景,都是在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的景物。诗的后两句则把诗境扩展到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诗思推到视线之外。 第三句“无数铃声遥过碛”,写的是在沙漠上级缓行进的一队驮运货物的骆驼,但句中却并没有出现骆驼和押运人员的形象,只有从沙漠上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驼铃声。这是以声传影,因声见形的妙用。这里只需写铃声之传来,自会凭联想艳声音转化为形象,自会在脑际浮现一支连延不断的驼队渐行渐远的图景。帛道猷诗“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陵峰药触兴为诗》),道潜诗“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入夜归”(《秋江》),白居易诗“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都与这句诗的机杼相同。 作者之所以为驼铃声所吸引,其诗笔之所以转向那一串飘荡在沙漠上的铃声,是因为他身在边城,蒿目时艰,他的一颗无比沉重的心已随那逐渐向西方消逝的驼铃声而越过了沙漠,飞到那虽然远在视线之外、却时时进入思念之中的安西四镇(治所在今新疆库车)。诗的末句“应驮白练到安西”,正是作者的情思所注,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苏州),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创作背景
唐代自安史乱后,陇右道(辖今陇山以西直至新疆西部)东部各州县先后陷于吐蕃。这首诗大约写于穆宗长庆(821—824)年间,作者五十多岁时,安西已经陷落了三十多年。听到这西去的驼铃声,曾身历这段史事的作者不能不想到国运的衰微,想到那条经由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从而想象这支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白练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而安西却久已沦为异域了。在这“应驮白练到安西”一句中,含有无穷感慨,无穷悲愤.其言外之意是寻绎不尽的。作者在另一首《泾州塞》诗中也曾致慨于“道旁古双堠,犹记向安西”。以之与“应驮”句对照,可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看到他的感慨之深。
元好文金凌怀古诗的具体内容
1. 黄帝战蚩尤文言文翻译
一、《黄帝战蚩尤》翻译:
蚩尤发动军队攻打黄帝,黄帝于是命应龙攻打蚩尤的冀州的郊外;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刮起大风下起大雨。黄帝于是派下天女说魅收雨,雨停了,于是杀了蚩尤。
二、厡文: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喷水,蚩尤请来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选自《山海经?大荒北经》)
三、黄帝涿鹿之战打败蚩尤统一华夏的传说:
炎帝神农氏管治后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战乱不止。黄帝便乘时而起,打败不同的部族,其余部族的首领亦纷纷归附,于是形成炎帝、黄帝、蚩尤人鼎足而立的局面。黄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是九黎君主,居东方。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走,向黄帝求救。黄帝在三年中与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获胜。最后黄帝集结在涿鹿上与蚩尤决战,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终于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建都在涿鹿。战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大蚓大蝼,色尚黄,于是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
2.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原文《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
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
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蚩尤战败后的结果,一说是被黄帝擒杀,如前引述《史记》、《逸周书》、《山海经》所记;另一说是受到黄帝重用,如《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汉,民间尚有以蚩尤为兵主行礼祠之俗。
以致秦始皇东游及高祖刘邦起兵,皆从民俗礼祠蚩尤,见载于《史记·封禅书》及《史记·高祖本纪》。
3. 黄帝蚩尤之战翻译有一个人穿着青色衣服,名叫黄帝女妭。
蚩尤制造了多种兵器用来攻击黄帝,黄帝便派应龙到冀州的原野去攻打蚩尤。应龙积蓄了很多水,而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纵起一场大风雨。
黄帝就降下名叫妭的天女助战,雨被止住,于是杀死蚩尤。女妭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没有一点雨水。
叔均将此事禀报给黄帝,后来黄帝就把女妭安置在赤水的北面。叔均便做了田神。
女妭常常逃亡而出现旱情,要想驱逐她,便祷告说:“神啊请向北去吧!”事先清除水道,疏通大小沟渠。应龙在杀了蚩尤以后,又杀了夸父,因他的神力耗尽上不了天就去南方居住,所以南方的雨水很多。
大胆、不怕牺牲、为人类造福。
4.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原文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候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相传蚩尤是炎帝后裔,居住南方,为九黎民族首领,他脾气暴躁,武艺高强,有胆无谋,蚩尤长得很吓人,人身牛蹄,四只眼睛六只手,头上生着锋利的触角,鬓发坚硬如剑。他有兄弟八十一人,个个铜头铁额,兽面人身,吃沙子石头,擅长制造各种兵器,威震天下,欲并中原,夺取帝位。
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是邻居,蚩尤经常率人去挑衅炎帝,炎帝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无奈势单力薄,只有落荒而逃,蚩尤赶走炎帝后,继而进攻中原黄帝。 轩辕黄帝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他长着四张脸,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无所不能,是当时最受人尊敬,最有威信的部落首领。
他生 *** 民,不想战伐,一直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率兵攻陷城池,黄帝见以仁义感化不就,于是征师诸侯,率四方神鬼及熊、罴、貔、貅、虎出兵应战。
但由于蚩尤来势凶猛,黄帝仓惶中缺少准备,一开始吃了大亏。黄帝令人做夔牛皮鼓,以雷兽骨作锤,敲打起来声震数十里,响彻云霄,以壮军威。
蚩尤做出魔法,造起漫天遍野的大勇,将黄帝军团团困住,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黄帝令水正子舆(一说风后)造出一辆指南车指引方向,黄帝军队在被围困了三天三夜之后,终于杀出了重围。
蚩尤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蚩尤请风伯雨师下暴风雨,黄帝军队被暴风狂雨吹打得站不住脚,只得请旱神女魃相助,才取得小小的胜利,擒杀蚩尤兄弟二十七人。
但蚩尤不甘失败,又请来夸文助战,战争双方势均力敌,黄帝九战不胜,这时,黄帝得到了玄女传授的兵法,又得到了削铁如泥的昆吾宝剑,从此,行军布阵,变化多端,令蚩尤难以捉摸,蚩尤抵抗不过黄帝千变万化的军阵,最后一战束手就擒。斩首后葬于东郡寿张县阚乡城中,今濮阳市台前县城西南三里油坊有蚩尤冢,原高七丈。
相传古时民常十月祭祀时,有赤气出,直连云霄,像悬挂一面大旌旗,人称“蚩尤旗”。蚩尤被后世尊为“兵主”。
5. 黄帝擒蚩尤文言文1原文编辑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
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2译文编辑
蚩尤制造了多种兵器用来攻击黄帝,黄帝就命令应龙在冀州的郊野攻打蚩尤。应龙积蓄了很多水,而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纵起一场大风雨。黄帝就降下名叫妭的天女助战,雨被止住,于是杀死蚩尤。女妭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没有一点雨水。叔均将此事禀报给黄帝,后来黄帝就把女妭安置在赤水的北面。
叔均便做了田神。女妭常常忘记叔均这位田神而出现旱情,要想驱逐她,事先清除水道,疏通大小沟渠。然后祷告说:“神啊请向北去吧!”[1]
6. 古文 皇帝擒蚩尤 谁有一、蚩尤与黄帝 蚩尤与黄帝的“涿鹿大战”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
正是由于这次大战中,黄帝战胜了蚩尤,才奠定了华夏国家的根基,使他成为五帝之首。在有关的文献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暴君和乱贼,是相当丑恶的。
《广雅释诂》:“蚩,乱也。”《方言》:“蚩,悖也”(卷十二)一说尤,同由尤,腹中之虫,很不雅观。
《尚书·吕刑》的记载更加详细,可为此类观点的代表:刵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令)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杀戳无辜,爰始*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
[1] 这是周穆王叙述刑法的源流时首先提到的“古训”,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戳统治苗民。把蚩尤、苗民都说得很坏。
蚩尤原为“九黎这君”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与轩辕黄帝发生了矛盾,被史家看成是“作乱”。司马迁《史记2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候,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候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是为黄帝。
[2] 这些都是正统史书中的记载,已经把神话人物历史化了,并且还以正统观点使蚩尤成了暴虐无道的乱贼。事实上,蚩尤不仅是一个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怪异神力的神话形象,据《龙鱼河图》记载: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马戟大弩,威振天下。
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
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谴玄女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四方……[3] 《汉学堂丛书》中的《龙鱼河图》略有不同,说:“黄帝之初,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
虽“七十二人”与“八十一人”有异,但皆为“多”之约数,九的位数,其内含是一致的,说明蚩尤是一个相当大的集体的代表,是一个具有很大神性的怪异人物。古书上这类记载很多,如:《归藏》:“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
(启筮)《述异记》:“有蚩尤神,俗云:人自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
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4] 显然,这种“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等形象是非常怪异的,而《龙鱼河图》又说蚩尤“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则又非常厉害,以致黄帝也打不过他,只好去祈求上天神灵的帮助。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
[5] 《龙鱼河图》还说在此大战中因黄帝仁义,“遂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这才制服蚩尤。又《黄帝玄女战法》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
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胜’遂得战法焉。
[6]又《玄女兵法》亦云:“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7]“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可见蚩尤是很强大的对手,其力量与黄帝不相上下,黄帝只有求女神帮助才得到了胜利。从此次战争的记载可以看到蚩尤的神话形象,他不仅“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且可以“靖风伯雨师大风雨”,还可以“作大雾,弥三日”,使黄帝令风后作指南车才战胜了他。
不仅蚩尤有神性,黄帝也有神力,可给风后等神下命令。由此可见,蚩尤不仅是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个神话人物。
“蚩尤神”不仅在后世一直受人供奉,而且就在当时,也是被看成“不死”之神,威镇天下的。上引《龙鱼河图》记载黄帝得玄女兵信神符而擒杀蚩尤之后:(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珍服。
[8] 于此可见“蚩尤神”威力之大,不只在九黎部落之内,而且“天下”“八方万邦”,都对他非常崇敬,使黄帝要画出他的神象来,才能服天下。后来蚩尤神更可管下雨、农耕与疾病了。
《春秋繁露·求雨》:“夏求雨……其神蚩尤。”梁代任昉《述异记》列记录了南北朝时代华北汉族人民祭“蚩尤神”的情况: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
汉造角抵,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
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黾足蛇首;主疫,其俗遂立为祠。
[9] 此书还说“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更说明在大战的涿鹿,冀州人长久地祭祀蚩尤神,其他地方如太原、朝鲜也祭蚩尤神,[10]其为神话人物当无疑问。
轩辕的形象亦复如此,不只是历史人物,而且也是古史神话形象也。
7. 黄帝与蚩尤炎帝之战摘要: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
“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战争概述 相传中国远古时代,黄帝、炎帝两族联合同蚩尤九黎族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约四五千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传说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的黄帝族与炎帝族经过融合,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而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地区的蚩尤九黎族,则由东向西发展。
两大部落为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在涿鹿之野(即浊陆,今太行山与泰山之间古河、济浊流充斥的广阔原野)展开长期争战。蚩尤族勇猛剽悍,擅长角抵,联合巨人夸父部族与三苗部族,先驱逐炎帝,后又乘势北进涿鹿(在今河北境),攻击黄帝族。
传说蚩尤率领所属72氏族(或说81氏族)利用浓雾天气围困黄帝族。黄帝族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鹖等为图腾的氏族,数战不胜。
后得到玄女族帮助,冲破迷雾重围,击败蚩尤,终在中冀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将其擒杀。取得战争胜利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成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
战争背景 战争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本身也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发展阶段。早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各个氏族部落之间就发生了基于护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实行血亲复仇目的的武装冲突。
由于这类冲突尚不是以掠夺生产资料和从事阶级奴役为宗旨,所以它们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战争,而仅仅是战争的萌芽。但为了叙述的方便,人们还是将其通称为“战争”。
传说中的神农伐斧燧、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就是这类“战争”的历史遗痕。其中尤以涿鹿之战为其最具典型意义者。
原始社会中晚期,在当时广袤的地域内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
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
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争过程 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抵,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
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
涿鹿之战轩辕身边的很多谋臣一再建议,要乘胜追击,万不可放走蚩尤,不然后患无穷。轩辕纳了群臣的意见,命应龙带领三路军队堵截蚩尤的去路。
又命常先、大鸿作好正面进攻准备,命风后、王亥把经过训练的300多匹火畜用来组成一支历史上最早的骑兵,还准备了80面夔牛大鼓。蚩尤的军队也都换上铜铁兵器。
传说涿鹿大战,双方都集中了所有兵力。第一次交锋,不分胜负。
蚩尤总是利用气候的变化,偷袭轩辕,而轩辕军队则把蚩尤围得水泄不通,不给留下半点逃窜的空隙。双方军队战战停停,整整对峙了七七四十九天。
一天中午,天气突变,狂风大作,天昏地暗。蚩尤认为时机已到,命夸父立即传令,准备突围脱逃。
轩辕发现蚩尤意图,即命大鸿、常先和应龙按原进行。然后又吩咐风后、王亥:“不能随便擂战鼓,火畜不得轻易上阵。
没有我的命令,绝不许乱动。” 狂风呼啸,沙尘飞扬。
夸父领兵突围,被大鸿截住,双方大战起来。只见兵器相击,火星飞溅。
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只听夸父惨叫一声,跌倒在地。原来,夸父的眼睛被沙子迷住了,正在揉眼之际,被大鸿拦腰砍了一刀。
骄横的蚩尤,一听夸父受了重伤,怒睁双眼,像一条疯狗。他抡起板斧,左右拼杀,领兵冲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
轩辕发现蚩尤拼命突围,即命应龙率骑兵跨上火畜,又命风后擂鼓接应。 涿鹿之战蚩尤凶猛异常,力大无穷,越战越猛。
不料,应龙率领的骑兵忽然冲杀过来,锐不可挡,一下子打乱了阵脚。蚩尤根本没有料到,轩辕还有骑着火畜打仗的骑兵。
他见形势十分不利,便命令全军立刻撤退。这时,轩辕把手一挥,800面夔牛大鼓一齐擂呜。
传说这种夔牛大鼓,声震500里。蚩尤军队被鼓震得耳聋眼花,东倒西歪,惊慌失措,溃不成军。
轩辕命六路大军,借鼓声威力,发起总攻,一举把蚩尤军队全部消灭。
8. 黄帝擒蚩尤的 原文+翻译 速度 急需原文: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译文:
有座山叫系昆山,上面有共工台,射箭的人因敬畏共工的威灵而不敢朝北方拉弓射箭。有一个人穿着青色衣服,名叫黄帝女妭。蚩尤制造了多种兵器用来攻击黄帝,黄帝便派应龙到冀州的原野去攻打蚩尤。
应龙积蓄了很多水,而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纵起一场大风雨。黄帝就降下名叫妭的天女助战,雨被止住,于是杀死蚩尤。女妭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没有一点雨水。叔均将此事禀报给黄帝,后来黄帝就把女妭安置在赤水的北面。
叔均便做了田神。女妭常常逃亡而出现旱情,要想驱逐她,便祷告说:“神啊请向北去吧!”事先清除水道,疏通大小钡渠。
出处:《山海经·大荒北经》——战国时期·已轶
扩展资料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黄帝姬轩辕在神农跟九黎两部落之东南。当时这三个部落是之间最为强大的,于是争霸战开始了。
姬轩辕怕两面受敌,所以他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突袭神农部落,在阪泉郊野的大战中击败了神农部落。姬轩辕乘胜挥军,一直挺进到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会战在涿鹿郊野,这是历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战之一。
中国神话学者将这场黄帝战蚩尤的大战神化,双方都动用了神仙法力,风伯、雨师都来参战。最后黄帝击败九黎部落,杀死蚩尤。这一著名战役使姬轩辕名震当时的世界,各部落酋长们称呼拥护他为“天子”,尊称他为“黄帝”。黄帝者,**的土地。
参考资料:
关于咏冬和朗读的诗句
我听过好多叫金陵怀古的诗,但是元好问的没有听过,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_^ 下面我把元好问的一些诗和他的生平给你,还有叫 金陵怀古的诗,希望对你有帮助吧^_^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其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生平事迹
元好问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相传,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一说为秦王拓跋翰,另一说为南安王拓跋余)。后来,后来的祖先又随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分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来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2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
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即过继给他的任县令的二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
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灭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征伐四方而灭掉金国。在这样的大战乱大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也经历着国破家亡,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大致来说,他的一生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大的阶段:21岁前,他过的是学生和公子哥儿的优裕生活。这20来年,随着他的过继父元格,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的县令任上,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早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初次参加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学问大为长进,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字汤臣)、翰林学土路铎(字宣叔)、名儒郝天挺(字晋卿)等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师授的功劳。另一方面,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22岁至35岁,是元好问科场多次挫折和遭受战祸、家破人亡,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时期。其间,他备尝了人生的痛苦艰辛。不过,通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不仅在学问上受到高明的指点,诗文大为进步,而且为以后的仕途进退也打下了重要基础。自35岁中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到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被蒙古兵俘虏,是他宦海浮沉和仕途最终结束时期。这一时期,他因不满史馆的冷官生活,很快辞官回豫西登封家中闲居。后被荐举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再调金中央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经历蒙古围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饥饿忧愁、流血流泪、生离死别等恶梦般的生活。自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被蒙古兵俘虏,押赴聊城羁管软禁,到元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年)八月49岁结束羁系生活,他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自由。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从窝阔台十一年(1239年)秋他50岁时返回故乡忻州,到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他68岁时在获鹿寓舍逝世,是他的遗民不仕和为金史编纂四处奔忙搜求有关资料时期。这期间,他的交游范围更广、作诗为文更多,对蒙古国的态度也逐渐转变。
元好问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对当时所有的文学形式除金院本之类的戏曲作品未见流传至今的实证或记载传说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有,如:诗、词、歌、曲、赋、,传统的论、记、表、疏、碑、铭、赞、志、碣、序、引、颂、书、说、跋、状、青词,以及官府公文诏、制、诰、露布等,均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朋友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元好问称;“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
元好问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等,都很精辟地评论了古代诗人诗派的得失。他也主张作诗为文要“诚”、要写“情性”,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元好问当过中央和地方官,都尽心竭诚,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所以政治声誉非常高。当他罢职镇平县令,时元宵佳节,百姓老老少少对他恋恋不会,敬酒惜别。在内乡县令任上时,他“劳抚流亡,边境宁谧”,所以当他因母亲去世,按照传统礼制为其母亲罢官守孝3年“丁内艰”时,“吏民怀之”赞许他:“元好问劳抚流亡,循史也,不当徒以诗人自之”。他任南阳县令时,为当地人民争得减3年赋税,发展生产,使人民有休养复苏之望。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元好问目睹亲历金朝的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从政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刻关注着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迹的保存。当金如败亡前夕,他就向当政者建议用女真文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他就私下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金灭亡后,他抱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爱国信念,决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他拒不应聘作蒙古国的官,以表明自己的遗民身份和对故国的忠忱。但为了写金史,又不得不与出仕蒙古国的中上层官员相周旋,以便取得他们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也正因如此,而引起许多人对他的不谅解,“百谤百骂,嬉笑姗侮,上累祖弥,下辱子孙”。为了完成自己修金史的宏愿,元好问忍辱负重2O多年,直到去世,并为修金史,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了一座“野史亭”,作为存放有关资料和编辑写作的地方。多年的奔波,使他积累了金朝君臣遗言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他又抱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辑成了《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了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250余人写了小传,给中国文学史填补了空白。《金史·艺文传》就是以它为蓝本写成的,后来的《全金诗》自然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惜,正当他满怀信心地说只需破费三数月功夫,查阅抄录了《金实录》上的有关内容,即可着手《金史》的著述时,他的一个朋友却从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万户、汉军首领张柔处见到金实录,以致功亏一篑,使他抱恨以殁。元好问生前虽然未能实现自己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的这些资料,却为元代修宋、辽、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元好问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笔直书,所以后代学者一致认为,《金史》与元好问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元好问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为后人所仿效。如明朝遗老万斯同拒绝应清的博学宏词科的征召,也坚决不要清朝给的七品俸的纂修官官衔,却以“布衣”参与修《明史》。民国三年(1914年)创清史馆,也有不少清朝遗老为报故主来参与《清史稿》的编撰。
元好问十分重视和努力保护人才,喜欢奖掖后进。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54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王鹗、杨奂、张德辉、高鸣、李治、刘祁、杜仁杰、张仲经、商挺等,请来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而经他教育或指授出来的文坛名手如郝经、王恽、许楫、王思廉、孟琪、徐琰、郝继先、阎复等多人。尤其是他保护和教育白朴的故事一直传为文坛佳话。白朴之所以后来能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为白朴的《天籁集》作序的王博文认为,这与元好问的教导分不开:“遗山之后,乐府名家者何人?残膏剩馥,化为神奇,亦于太素(白朴字)集中见之矣。然则继遗山者,不属太素而奚属哉!”
元好问对蒙古国的态度有一个矛盾变化的过程。他痛心于金国被蒙古灭亡,对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金汴京西面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和出卖金朝后妃大臣极为痛恨,但对崔立开门投降,客观上使汴京百万生灵免遭一朝全部涂炭死亡之祸又并不完全否定。因此,他被胁迫参与了为崔立撰写功德碑的重要政治,这也是他后来一直耿耿于心、别人对他指摘嘲讽的重要口实。在金元交替之际,元好问的思想十分痛苦和矛盾。他一方面痛心金朝的腐败和混乱,希望有一个除旧布新局面的出现,当他看到金朝被蒙古灭亡已成定局后,就把金朝那54位“天民之秀”推荐给蒙古国这个“维新之朝”。对于那些归降蒙古国的金朝旧臣如耶律楚材、张桑、严实、赵天锡等,只要他们曾为减轻金国人民少遭屠戮之苦做过一些好事,他都能够予以谅解。他在蒙古国生活了二十四五年,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他对蒙古国的看法逐渐发生变化。他对中原那些出仕蒙古国的汉族世侯如上述张柔、严实等能够兴文教、安定百姓生活表示赞赏。尤其对蒙古贤王忽必烈重视儒学、大兴学校,实行较利于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十分感激;对忽必烈击灭云南地方势力,取消它的半独立状态、恢复汉唐旧疆的赫赫功业特别钦佩,为其歌功颂德。从而他逐渐把蒙古国看作像汉唐那样值得自己骄傲的合法正统的,在他的《刘时举节制云南》七律诗中,他直接称蒙古国为“汉家”:“云南山高去天尺,汉家弦声雷破壁。之外更,海色澄情映南极”。渐渐地,元好问也把自己看作是蒙古国的一个臣民,对立的情绪逐渐消失。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元宪宗二年(1252年)春夏之间,元好问虽已63岁高龄,却还是与他的好友张德辉一起北去觐见忽必烈,请求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俩又提出蠲免儒户的兵赋,忽必烈也答应了。
元好问多才多艺,除了长于诗文、从政之外,还深于历算、医药、书画鉴赏、书法、佛道哲理等学问,他的朋友遍及当时的三教九流,既有名公巨卿、藩王权臣,也有一般的画师、隐士、医师、僧道、士人、农民等,据有人考证,其有文字可据者达500余人,例如李杲(东垣)、张从正(子和),被尊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中的两位(另两人为金代刘完素,元代朱震亨)所以他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位社会活动家。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援引后进,为官清正,尤其在金元文坛上居首屈一指的地位,即使至明清、堪与他伯仲者也难得一二,被他的学生、师友及后人尊称为“一代宗工”、“一代宗匠”。迄今流传下来的据信是他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诗鼓吹》10卷。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元好问有4子5女。长子元拊,字叔仪,仕元为汝州知州;次子元振,字叔开,太原路参佐;三子元总,字叔纲,都省监印。另一子小名阿辛,早卒。5 女中次女元俨后为女道士。
元好问诗词集(金)
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木兰花慢 游三台
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
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
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
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
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
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
玉漏迟 壬辰围城中,有怀淅江别业
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
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石州慢 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
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
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鹧鸪天
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
旧时逆旅黄粱饭,今日田家白板扉。
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
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
清平乐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
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论诗三十首
(丁丑岁三乡作)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柳子厚,晋之谢灵运;陶渊明,唐之白乐天。)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事见元稹《子美墓志》)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水乐,次山事。又其《唉乃曲》云:“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曲学虚荒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
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金陵怀古的诗
金陵怀古
开放分类: 文学、诗词、唐诗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涵概一切”(俞陛云《诗境浅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灭。公元五八九年,隋军攻陷金陵,《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得含蓄。“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阳多”的诗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
————————————————————————————————————————————————————————————
金陵怀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赏析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该是何等威风!如今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象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1.关于吟诵冬天的诗词
关于冬天的古诗: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5、《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1、《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3、《学刘公干体》南北朝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4、《村雪夜坐》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15、《子夜四时歌》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16、《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17、《寒梅词》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18、《长安冬日》唐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19、《独酌》唐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20、《风雪中作》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21、《商州客舍》唐孟郊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
泪流潇湘弦,调苦屈宋弹。 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
声意今讵辨,高明鉴其端。 22、《钟陵夜阑作》唐韦庄 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
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 23、《大雪歌》唐李咸用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玉圃花飘朵不匀,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归太素,不知归得人心否? 24、《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唐张义方 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
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 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
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
2.关于吟诵冬天的诗词关于冬天的古诗: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5、《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1、《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3、《学刘公干体》南北朝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4、《村雪夜坐》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15、《子夜四时歌》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16、《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17、《寒梅词》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18、《长安冬日》唐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19、《独酌》唐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20、《风雪中作》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21、《商州客舍》唐孟郊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
泪流潇湘弦,调苦屈宋弹。 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
声意今讵辨,高明鉴其端。 22、《钟陵夜阑作》唐韦庄 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
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 23、《大雪歌》唐李咸用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玉圃花飘朵不匀,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归太素,不知归得人心否? 24、《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唐张义方 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
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 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
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
3.关于吟冬的诗句很多的,像: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崔道融的《梅花》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还有好多不一一列举作者了:
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等等等等好多的,看看能不能帮到你,如有需要可以追问,祝好
4.朗诵关于冬天的诗或诗歌难得
徐志摩
难得,夜这般清静,
难得,炉火这般的温,
更是难得,无言的相对,
一双寂寞的灵魂!
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评论,
更没有虚骄,猜意与嫌憎,
只静静的坐对着一炉火,
只静静的默数远巷的更。
喝一口白水,朋友,
滋润你干裂的口唇;
你添几块煤,朋友,
一炉的红焰感念你的殷勤。
在冰冷的冬夜,朋友,
人们方知珍重难得的炉薪;
在冰冷的世界,
方始凝结了少数同情的心!
1925年3月前作
配乐配维瓦尔第的《四季》怎么样
5.咏秋,咏冬的诗句(体会)《秋窗风雨夕》可以说与《葬花吟》一样,都不妨看作是林黛玉伤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伤。这可以从以下的情况得到解释:黛玉当时被病魔所缠,宝钗对她表示关心,使她感激之余深自悔恨,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黛玉本来脆弱,现在,在病势加深的情况下,又加上了这样的精神负担,自然会更加消沉。
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作者写此诗并非只为了一般地表现黛玉的多愁善感,必欲细究其深意,那么也就自然地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无论是《秋闺怨》、《别离怨》或者《代别离》这类题目,在乐府中从来都有特定的内容,即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而并不用来写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何况,此时黛玉双亲都已过世,家中又别无亲人,诗中“别离”、“离情”、“离人”等等用语更是用不上的。再从其借前人“秋屏泪烛”诗意及所拟《春江花月夜》原诗来看,也都写男女别离之思。可见,要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难说得通的。我以为这只能是写一种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而这一预感倒恰恰被后半部佚稿中宝玉获罪被拘走因而与黛玉生离死别的情节所证实(参见《红楼梦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诗鉴赏),曹雪芹的文字正有这种草蛇灰线的特点。《红楼梦曲》中写黛玉的悲剧结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砚斋所读到的潇湘馆后来的景象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这些也都在这首诗中预先作了写照。
中黛玉刚写完诗搁下笔,宝玉就进来了,下面所描写的主要细节是:黛玉先说宝玉象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对此,用心极细的脂批揭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说:“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对我们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不是也同样有启发的吗?
6.咏冬的现代诗词冬咏作者:谭红夫[文集]
冬天的红叶
看似火热
触之心冷
唯有那放纵的阳光
袒露着一份真诚
可现实与梦想
被游荡的寒风
隔离
相识的情缘
被飘落的枯叶
埋葬
感动的心
失落在严冬的梦里
化作一幕雨丝
千缕情絮……
(2)踏着洁白的雪
跳着婀娜的舞姿
你
款款走来
你的孤傲
令百花敬畏的走开
秋日的劲风
丝毫不敢在你的身旁徘徊
尘世万物
有谁
可以承受你一瞬的回眸
最多
只是最多
在远处
静静走开
你的清高
是黑暗世俗中的
一抹擦不掉的
动人的洁白
一抹
只是一抹
足以绽放
你最美的色彩
你的冷漠
令山河沉寂
令万物低哀
所有的一切
因你的到来
变得暗淡
但
你最爱儿时的天真
打雪仗
堆雪人
噢
我明白了
原来
你只是将童心深埋的小孩
7.和冬有关的诗句萧条冬风高,吹我冠上霜。
(宋·王安石《寄二弟时往临川》) 冬风吹鬣马更骄,一出何由问行迹。(宋·王安石《过刘贡甫》) 冬风吹草木,亦吹我病根。
(唐·贯休《冬末病中作》) 问言归何时,逮此冬风饕。(宋·王安石《和甫如京师微之置酒》) 安得冬风一吹汝,手把诗书来我旁。
(宋·王安石《寄平甫弟衢州道中》) 冬风不改绿,忽见新阳浮。(宋·王安石《用王微之韵和酬即事书怀》) 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
(唐·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唐·杜甫《野望》) 孟冬风薄人,十室八九病。
(宋·陆游《病中作》) 四节相推斥,季冬风且凉。(魏晋·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一》) 北风动地万木号,不料一寒如此恶。
(宋·陆游《初冬风雨骤寒作短歌》)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唐·杜甫《北风》)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明·刘基《北风行》) 北风猎猎吹人倒,千卉千葩尽枯槁。(无名氏·《题梅》)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魏·曹操《步出夏门行 冬十月》)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唐·白居易《村居苦寒》) 江城山寺十一月,北风吹沙雪纷纷。(唐·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
(唐·白居易《别毡帐火炉》)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汉·无名氏《别诗》) 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
(唐·白居易《早朝贺雪寄陈山人》) 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霜浓凝广隰,冰厚结清流。
(唐·李世民《冬狩》) 瑞雪带寒风,寒风入阴琯。阴琯方凝闭,寒风复凄断。
(唐·张说《奉和圣制温汤对雪应制》) 散漫馀雪晴,苍茫季冬月。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
(唐·薛据《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寒风吹画角,暮雪犯征衣。(唐·张南史《送司空十四北游宋州》) 寒云着我巾,寒风裂我襦。
(元·王冕《冀州道中》) 细雪翻沙下,寒风战鼓鸣。(南北朝·庾信《奉答赐酒诗》) 四气代谢,悬景运周。
别如俯仰,脱若三秋。昔我初迁,朱华未晞。
今我旋止,素雪云飞。(魏·曹植《朔风诗》) 朔风扣群木,严霜凋百草。
(唐·薛光耀《相和歌辞·子夜冬歌》) 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唐·孟郊《杂曲歌辞·羽林行》) 长安朔风起,穷巷掩双扉。
(唐·李景《除夜长安作》)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唐·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昨夜朔风吹地动,起看长剑雪花明。
(元·王冕《会友》) 朔风撼天云黮黮,雪花恰似杨花糁。(元·王冕《雪中次韵答刘提举》) 昨夜朔风吹倒人,梅花枝上十分春。
(元·王冕《素梅 其十三》) 朔风吹撼处士庐,冻云隔月天模糊。(元·王冕《梅花 其一》) 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宋·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 残雪暮还结,朔风晴更寒。(宋·陆游《雪后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鸣窗纸。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宋·陆游《夜大雪歌》) 北风吹同云,同云飞白雪。
白雪乍回散,同云何惨烈。(唐·李隆基《温汤对雪》)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唐·杜甫《相和歌辞·前苦寒行》) 北风北风,职何严毒,摧壮士心,缩金乌足。冻云嚣嚣碍雪,一片下不得。
(唐·僧贯休《相和歌辞·苦寒行》)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唐·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严冬北风急,中夜哀鸿去。
(唐·钱起《冬夜题旅馆》) 独立大河上,北风来吹人。(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唐·孟郊《苦寒吟》) 北风临大海,坚冰临河面。(唐·孟郊《求友》) 刺刺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
(元·王冕《应教题梅》) 北风吹人身欲僵,老翁畏冷昼闭房(宋·陆游《与子坦子聿元敏犯寒至东园寻梅》) 天寒霜雪繁,萧萧北风劲。(宋·文天祥《第一百八十》) 吹面北风来,拂鬓坚冰至。
(宋·文天祥《发潭口》) 北风十二月。雪下如乱巾。
(南北朝·《学古诗》) 积雪皓阴池。北风鸣细枝。
(南朝·谢朓《阻雪连句遥赠和》)。
8.与冬有关的诗句咏冬 2008.12冬至
冬至到来,存有雅兴,提笔促成,每句含冬且按顺序排定,有点牵强,望指正。
冬至数九始,
隆冬步步深。
风吹冬雪至,
已觉寒冬侵。
明知严冬冷,
盼友冬聚勤。
暖冬话情谊,
冬去好迎春。
===张反修战士原创
9.描写冬天的诗歌两个人朗读青春四曲
(1)三月飞雪
三月里飞来一场雪
我的母亲绝尘而去
天空中消失的岂止是冬日阳光
还有鸽子飞翔的身影
琴弦断了
我伏在云涛深处的山巅哭泣
三月本是花开的季节
而我收获的确是全世界花的枯萎
飘雪的路上
枯叶起舞
我坐在地上
夜夜仰望天堂的门口
和那条无法泅渡的河
星星早已隐去
沟渠上没有月亮的轻抚
我在自己的眼泪上调试
拨弄着一曲雪夜里的相思
(2)暗恋
眼睁睁地看着你
把嫩绿撒在我寂寞的秋天里
长成疯狂的春草
(3)我的青春
冬季昏暗的天空
没有美丽的鸟儿飞过
一汪孤寂的死水
没有鱼儿欢快的游弋
我飞上天空
俯瞰投影在流水上的花
发现它已在岁月的风中苍黄
童年是一面完整的镜子
青春却是一片斑驳的树叶
是谁铺着满山满谷的忧思
是谁枕着白云悠悠的梦
春天的布谷鸟夜夜歌唱的
可是曾经流逝的?
(4)明媚三月
明媚三月
花影重重
风摇绿叶
我打开窗子
阳光跑了进来
把阴影赶了出去
我听见孤寂断裂的声音
飞鸟掠过的破帛般的青春水面
粼粼发光的不是我的忧伤吗
都忘记吧
曾经喝过的鸩酒
曾经迷失的山路
山上的积雪已经溶化
在这美丽的三月
让我们一起聆听花和梦的私语
10.关于冬的诗句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花开时节雨连风,却向霜余染烂红。漏泄春光私一物,此心未信出天工。
当时只道鹤林仙,能遣秋花发杜鹃。谁信诗能回造化,直教霜卉放春妍。
不分清霜入小园,故将诗律变寒暄。使君欲见蓝关咏,更倩韩郎为染根。
临江仙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尽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南歌子
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只应飞燕是前身。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鸳鸯翡翠两争新。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江神子
相逢不觉又初寒,对尊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
转头山下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银海光宽,何处是超然。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阑。
菩萨蛮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