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城市预报 城市预报

气象知识科普_气象知识科普的手抄报一等

tamoadmin 2024-07-25 人已围观

简介1.什么样的天气叫强对流天气?是怎样形成的?谢谢!!!2.海洋科普知识3.单位要在全市范围开展一次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你怎么办?4.火箭发射时为什么有奇奇怪怪的烟云呢?5.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科普知识 可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少儿必知

1.什么样的天气叫强对流天气?是怎样形成的?谢谢!!!

2.海洋科普知识

3.单位要在全市范围开展一次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你怎么办?

4.火箭发射时为什么有奇奇怪怪的烟云呢?

5.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气象知识科普_气象知识科普的手抄报一等

科普知识 可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篇一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2、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3、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4、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5、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6、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7、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8、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9、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10、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11、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12、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13、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

1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②海洋生物③污染④航海

15、海洋的分类化学、生物、矿产、海洋能源。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篇二

1、各类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2、渔业的形成因素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3、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国、日本。

4、世界渔场分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

5、海洋油、气开发利用地震波寻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

6、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

7、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 文化 。

8、海峡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9、运河和港口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

10、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篇三

1、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航线服务。

2、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

3、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4、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

5、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6、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

7、石油泄漏清污 方法 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8、《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领海宽度、国际海底。

9、领海、专属经济区12海里,200海里。

10、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11、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2、矿物的概念单质或天然化合物。

13、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4、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15、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篇四

1、铁路钢轨之间留有空隙的目的是节省材料吗?(不是)

2、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能起到冷藏的目的吗?(能)

3、萤火虫是光源码?(是)

4、吊兰是用繁殖的吗?(不是)

5、日晷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吗?(不是)

6、月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7、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能发生折射现象吗?(能)

8、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不是)

9、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吗?(是)

10、水蒸汽受冷能直接变成冰吗?(能)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篇五

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吗?(是)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错)

3、水和沙子相比,哪个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沙)

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和(外焰)

5、展品“美丽的辉光”展示了哪种气体的放电现象?(惰性气体的放电现象)。

6、展品“最速降线”中,哪条轨道上的小球总是最先到达终点?(曲线轨道)。

7、展品“勾股定理”由哪三套装置组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8、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一种仪器。

9、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有(6)个。

10、加热时,加热的物体要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相关 文章 :

★ 生活小常识

什么样的天气叫强对流天气?是怎样形成的?谢谢!!!

这个我有了解,因为经常看一些天气科普的。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城市。

雾和霾是有区别的: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由水汽组成。

霾是包含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的烟气。

了解了雾和霾的区别,下面先给大家科普一下雾霾形成的源头~~~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科普一下雾霾形成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000米时,气象学便称其为雾。?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

1.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所以,我们总结的来说呢,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还有一点需要我们大家清楚的了解的,就是雾霾的危害,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自我保护~~

雾霾的主要危害主要包括会伤害我们人类的呼吸系统,还有身体内部的器官,因为会呼吸进去体内。还有一些不好的物质、细菌等都会入侵我们的身体,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总之就是有害无利的东西。具体的危害大家也可以自行去搜索和了解一下哦~~

最后一点,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个人能做的事情,一起来为我们的大气环境做一些、一点点的努力~~

1.学习之余、工作之余建议多多观看线上宣传活动。比如节能宣传答题、节能专题知识讲座、节能宣传片等,从意识上认识绿色低碳的理念。

2.参与垃圾分类。我们根据垃圾分类的要求,按照“两分法”(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投放垃圾。

3.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拒绝水龙头水常流现象,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双面打印节约用纸,根据出行距离适当选择骑自行车坐公交车等环保方式出行......

这些都是什么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预防雾霾天气能够做到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一起为保护环境保护大气努力、加油~~~

海洋科普知识

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和飑线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它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下面是对不同强对流天气的介绍。

飑线

气象上所谓飑,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强风现象。而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沿着飑线可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等剧烈的天气现象,它是一条雷暴或积雨云带。

飑线是受起伏地形和热力分布不均而产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的综合结果。它的形成和发展除与天气形势有密切关系外,地方性条件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常出现在雷雨云到来之前或冷锋之前,春、夏季节的积雨云里最易发生。潮湿不稳定气层能助长飑线的强烈发展。当它即将出现时,天气闷热,风向很乱或多偏南风。当强冷空气入侵时,地面冷锋前部的暖气团中,或低压槽附近,大气存在不稳定层结,此时最易形成飑线天气。飑线多发生在傍晚至夜间。

飑线从生成到消亡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一般经历3~5个小时,有6级左右大风,并伴有雷雨。

(2)全盛阶段,历时1~2小时,风向突然改变,风速骤增,常由8级猛增至12级以上,气压急剧上升,温度剧降,短时间会降低10°C以上。这阶段发生的狂风暴雨,破坏力很大。

(3)消散阶段,历时2小时左右,风力减小,雷雨强度降低,气压渐降,气温渐升,天气渐好。

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可达100米/秒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它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遭受损失。龙卷风分为陆龙卷和海龙卷。出现在陆地上的龙卷称为陆龙卷,出现在海面上的龙卷称为海龙卷。它旋转力很强,常把地表面上的水、尘土、泥沙等卷挟而上,从四面八方聚拢成管状,有如“龙从天降”,因而得名龙卷。陆上龙卷风多为泥沙;海上龙卷多为海水。海上的这种龙卷群众也叫它“龙吸水”。

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其形成和发展同飑线系统等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龙卷风更严重一些。它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大量的能量供应,因而需要有强烈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存在。它与热带气旋性质相似,只不过尺度比热带气旋小很多。在形成和发展时,由于空气对流,使龙卷中心的气压变得很低,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四周气压较高的空气就向龙卷中心流动,当它未流到中心时就围绕着中心旋转起来,从而形成空气的旋涡。

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最大为1千米左右。在空中直径可有几千米,最大有10千米。极大风速每小时可达150千米至450千米,龙卷风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但造成的灾害是很严重的。

广东是我国龙卷风多发区之一,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从时间上看,以春末夏初为多,从地区上看以沿海地区最多,内陆较少。

冰雹

冰雹是从雷雨云中降落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降水。常见的冰雹大小如豆粒,直径2厘米左右,大的有像鸡蛋那么大(直径约1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多厘米以上。

冰雹是由于冰晶或雨滴在对流的积雨云中几上几下翻滚凝聚而降落的固体降水。它通常是产生在系统性的锋面活动或热带气旋登陆影响过程中,但也有局部性的。冰雹一般多出现在春夏之交,空气粤鞣⒄雇⒌奈绾螅叶喑鱿衷谀诼缴角T诖怪狈⒄雇⒌幕暝浦卸加斜⒋嬖冢⒁诼涞刂安槐蝗诨浦械谋⒕捅匦朐鲋磷愎淮蟆?掌泻芮康木哂忻飨云鸱纳仙髂苁贡⒃诳掌蟹锤瓷刀龀ぁ>莨兰疲当⑹保仙硕匦氪笥?0米/秒;要产生10厘米的大雹,必须要有50米/秒以上的上升气流运动(一般产生雷雨的积雨云上升运动仅10米/秒左右)。这样强的上升运动,完全靠大气不稳定的能量释放而获得。所以降雹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空气中存在极不稳定的大气层,不稳定层越厚,越是利于降雹。

在积雨云内,0°C层以下的云层由水滴组成,0°C层以上的云层由过冷却水滴组成,再高一些的云层则由过冷却水滴与雪花和冰晶等混合组成。如果积雨云中上升气流时强时弱,当上升的冷却水滴与上空的冰晶或雪花相碰,过冷水滴就冻成冰雹的核心。冰雹形成后,或因上升气流减弱,或因其重量较大而下降,当它降到0°C层以下后,又有一部分水滴粘于其上,这时若上升气流增强,它又被带到0°C层以上的低温区,雹核表面的水又被冻成冰,当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时,它便落到地面,成为冰雹。

雷雨大风

雷雨大风,指在出现雷、雨天气现象时,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17.2米/秒)的天气现象。有时也将雷雨大风称作飑。当雷雨大风发生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夹伴强降水,有时伴有冰雹,风速极大。它涉及的范围一般只有几公里至几十公里。

雷雨大风常出现在强烈冷锋前面的雷暴高压中。雷暴高压是存在于雷暴区附近地面气压场的一个很小的局部高压,雷暴高压中心温度比四周低,下沉气流极为明显,雷暴高压前部为暖区,暖区有上升气流,就在这个下沉气流与上升气流之间,存在着一条狭窄的风向切变带,其为雷雨大风发生处,它过境时带来极强烈的暴风雨。如果雷雨大风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那么它常常是由于局地受热不均引起。雷雨大风的生命史极短。

短时强降水

短时强降水是指短时间内降水强度较大,其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值的天气现象。这一量值的规定,各地气象台站不尽相同。

雷暴

强对流天气往往又会带来雷暴,当大气中的层结处于不稳定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发生放电,有时雷声隆隆、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因此雷暴天气总是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联系在一起。

由于雷暴的发生发展与积雨云联系在一起,从雷暴云的出现到消失,它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水平范围只有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在时间尺度上也仅有2-3小时,因此,这种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在预报上有一定的难度。

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雷电会引起雷击火险,大风刮倒房屋,拔起大树,果木蔬菜等农作物遭冰雹袭击后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有时局地暴雨还会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单位要在全市范围开展一次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你怎么办?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扩展资料:

一、洋流分布:

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除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外,都具暖流性质。?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有很大影响,寒流经过的地区对气候有降温、减湿的影响;而暖流则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5)目前已查明,世界大洋表面有三个隆起区域:澳大利亚东北部,隆起区域高76米;北大西洋隆起区域高68米;阿非利加东南部,隆起区域高48米.

(6)世界大洋三个较大凹陷区域:印度洋(印度半岛以南),凹陷深度为112米;加勒比海,凹陷深度为64米;加利福尼亚以西,凹陷深度为56米。此外,在巴西沿海和佛得角群岛附近区域,也有隆起和凹陷15米左右的几个区域。

二、海洋形成原因:

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里,流动时速可达4公里每小时,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流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

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着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着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由于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海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流动方向则相反。

百度百科-海洋

火箭发射时为什么有奇奇怪怪的烟云呢?

为让公众更加了解气象知识,进而认识到气象工作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特别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参与气候行动,我会会同相关部门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全力做好本次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

首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确定宣传日期,将宣传日定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当天。选定参与本次宣传的工作人员,并在宣传工作开展前,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准备宣传资料,比如制作展板,气象知识宣传单的制作等。

再次,确定宣传具体事宜。邀请本市中小学生、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参观气象制作中心、观测站等场地。在现场,安排专业工作人员为其讲解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卫星遥感业务和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等等。通过精美的展板、先进的仪器、身临其境的新奇体验、详细周到的讲解等让中小学生、普通市民、企事业单位了解气象工作和气象知识。另外,发动所辖气象信息服务站在人流量大的路口、社区等分发实用的气象知识宣传单、报纸、书籍以及《农用天气预报》等等,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的讲解应急避险常识。

再次,借助媒体的力量扩大宣传范围。通过我单位气象微信服务平台,《民生气象》栏目、QQ群等方式向公众发布适时、实用、老百姓迫切需要的天气信息、生活指数、农业生产建议、农业气象,农村防灾减灾,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候系统、气候、气候变化等气候知识。并设置与广大读者、网友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满足了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让广大民众“扫一扫,就能用文字、、音频、的方式与气象服务人员直接交流。

最后,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以及对活动效果进行预期,并向领导汇报活动的开展情况;撰写活动简报等等。

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人类自探索宇宙以来,一直对是否有外星人有着浓厚的兴趣,地球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明飞行物”俗称UFO,很多的不明飞行物后来经证实都是一些人类的导弹,火箭或者是飞机发出的尾气形成的。

4月27日20点40分左右,华北的夜空出现了疑似“UFO”的天象,这个UFO的出现瞬间在网上及朋友圈炸了锅,很多人都在讨论,会不会是外星人的飞船呢?就在大家还在疑惑的时候,第二天中科院官中科院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今天援引气象知识科普达人给出的解释是:这是夜光云版本的航迹云。

航迹云是当飞机或飞行器从高空飞过时,飞机排放出来的尾气包含燃烧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但这次形成于高空的“UFO”不是常见的航迹云,常见的航迹云都是在飞机飞行范围以内,最多不超过平流层,高度在20公里以下的范围内。

而此次形成的航迹云高度非常高,形成于大气“中间层”,高度在80至100公里,是典型的“夜光云”,当夜幕降临,低层已经进入黑夜,而高空还可以有太阳光照亮,因此当飞行器经过形成航迹云的时候,正好被太阳照亮,所以这是夜光云版本的航迹云。夜光云并不常见,只在高纬度和极区稍微多点,并且是在合适的条件下才是可见的。

那么为什么这些航天器发射时会形成这些奇奇怪怪的烟云呢?专家是这样解释的,火箭尾流是火箭推进剂燃烧后生成的高温、高速气体在尾喷管后形成具有复杂的波系结构,包含流和外射流,以及边界层。流是燃料燃烧所生成的高温、高速化学反应生成物,外射流是低温、低速的混合物气体。

当火箭飞行高度低时,周围大气稠密,火箭喷流和大气混合的结果是先膨胀后压缩,再膨胀,如此反复形成明显的马赫盘结构。当火箭飞行高度逐渐增高时,周围大气逐渐稀薄,火箭喷流和大气混合作用的结果是马赫盘数目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喷流充分膨胀,与大气混合后会形成回流区,尾流径向直径变大,轴向长度变长,形成高空雨伞结构。

当火箭飞行速度超过音速时候,会形成两个激波结构。一个在弹体锥形顶部,一个在尾流前部,刚开始弹体激波与尾流激波分离,当飞行高度变高以后,两者混合,从而使得火箭尾流场变大,形成一个巨大的锥形部位。

那么烟云远端的蛇形尾迹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因为尾流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粒子,这些粒径比较小的粒子被喷口喷出后在高层大气中所受的阻力比较小,因此能够持续好几公里。由于平流层和中间层之间的循环气流,造成火箭流场远端与空气混合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因而将尾迹吹成了螺旋状。

以上就是专家对这些飞行器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速度之下形成各种烟云的解释,但除了这些,地球上出现的一些UFO现象,科学家也是无法解释的,甚至有一些不排除是外星飞行器的可能,科学家也说过,外星人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实际接触交流过。人类目击到的一些真实的UFO,就没有像我们这样的尾气烟云的现象,有一些UFO,飞行的时候无声无息,速度奇快而且不会发出任何的尾盘云。

这也说明,这些UFO的科技含量是非常高的,远超过人类目前的科技,当然随便着地球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未来的飞行器也不会有像现在这样,发射就会产生大量的烟云。一旦人类掌握了反重力技术,未来的飞行器发射必然也是无声无息,不会有烟云的出现,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三农问题”愈来愈受到院以及省市县各级的重视,为三农服务,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我们气象工作者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三个气象”的服务理念要求。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防范意识,应该从以下考虑:(1)加强对气象科普工作的管理与投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队伍。(2)积极主动争取地方部门的支持,建立一个由“主导支持、部门有效联动、镇村共同参与”的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示范县,逐步形成农村气象科普宣传新格局。(3)加强与媒体合作,充分挖掘宣传潜力,完善科普形式和内容,不断探索气象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