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城市预报 城市预报

气象灾害出现次数多吗_气象灾害有哪些在什么季节发生了

tamoadmin 2024-08-03 人已围观

简介1.秋有什么特点2.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3.冬季,有哪些气象灾害要预防的呢4.东北三省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5.沙尘天气是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多发生在什么季节风暴风暴——激烈的大气层变化,是由于大气层对于地表能量辐射处理不当的必然结果。这种破坏性的情绪发作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科学家们估计,如果没有风暴的热量释放的结果,那么地球上的某些地方的温度会增加20癋(11℃)。在19世纪,气象学家们

1.秋有什么特点

2.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3.冬季,有哪些气象灾害要预防的呢

4.东北三省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5.沙尘天气是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气象灾害出现次数多吗_气象灾害有哪些在什么季节发生了

风暴

风暴——激烈的大气层变化,是由于大气层对于地表能量辐射处理不当的必然结果。

这种破坏性的情绪发作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科学家们估计,如果没有风暴的热量释放的结果,那么地球上的某些地方的温度会增加20癋(11℃)。

在19世纪,气象学家们相信所有的风暴,包括雷暴、龙卷风直到雪暴、飓风,都是主要的热空气散热的烟囱。在烟囱下,是基本的低压区,它是产生风的关键。云集中在低空旋转动荡的风上(龙卷风),形成一个上升的暖气流。龙卷风成为低压区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风暴形成的条件。在本世纪初期,气象学家意识到这种风暴统一体理论不能给龙卷风从西到东穿越回归线提供有力的依据。这种风暴,大多出现在30~60纬度之间,是形成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气候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冬季。它们包括每一种气象变化,从天空灰暗,到小雪纷飞,到雪暴,雷暴和龙卷风。

中纬度风暴不像回归线上的龙卷风,也不像飓风那样,成对称形式形成,只要温暖的空气大部分位于赤道方向和低压中心的东部(或前部),冷空气位于极地方向和低压中心的西部(或后部)。气团交汇的地区被称为锋,而且锋面可达几英里宽、几百英里长。由于科里奥利效应气团转向的低压中心被夹在冷暖气团交汇的锋面之间。

气象学家称以暖空气取代冷空气作为其运动方式的非锢囚峰,叫做暖锋;以冷空气取代暖空气作为运动方式的非锢囚峰。叫做冷锋。

中纬度风暴形成方式繁多。有时候,当一个由于长时间游离生成地而减弱了的低压顺山脊下滑而重获推动时,冲纬度风暴形成。当一个低压从西海岸横越落基山脉时,此种情况出现。

当重力推动正在旋转的气旋,或者中纬度的龙卷风,从山顶下落到怀俄明,空气旋转的更快,伸展得更垂直。就像滑雪员夹起他的双臂一样,空气延伸得越长,它旋转得越快。如果空气表面在水平方向有更进一步的辐合,中纬度龙卷风的力度会更强。这种低空气候的不稳定性也能导致极地锋的形成。

极锋

极锋是两个永久性的区域(一个在北半球,一个在南半球),它们是由于赤道和极地气团绕地球旋转时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当一个中纬度低压与一个极锋相遇时,由于在低压风暴和上层空气循环的表面之间产生的反作用力,一场剧烈的风暴便会产生。

低压和其上空的空气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界定。许多事情的发生几乎是同时的。在截面,冷暖气团的布局使快速流动的极地急流的寒潮迅速增长,通常与极锋并行。急流的波浪形起伏运动有横向的,也有纵向上升和下降。气象学者称下降为“低压槽”,上升为“高压脊”。尽管寒潮的数量能够改变,但通常都是三至五个较大的寒潮,称为罗斯贝寒潮。

由于极地急流走的是波浪形路径,他们有时会不断地加速;以至于远离空气稀薄的极地地区。这种加速,或称为射流,会通过减少上方空气的重量而削弱下方的地面气压,地面空气会马上上升来填补空隙,而合成的风又会将冷暖气团带到一起,使周围的地面低压进一步加强。

地面的辐合风带来了大量的冷气团,以抵御暖气团的上升并通过加强他们的低压槽和高压脊进一步加大在高空的急流带,这又进一步使急流增强,并引起更多的地面辐合等等。

这种反馈增加了冷锋和暖锋的大气层的不稳定。为了释放能量,热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上面,上升气团产生了云——光滑的云层有时沿暖锋缓缓爬升,有时与凶猛的雷暴并行,有时又与冷锋齐头并进。由此产生的锋的斜面和恶劣的天气会随着相对温度的变化而加剧。最后,冷锋开始像门绕门轴转动那样围着低压区旋转,并不断缩小暖空气区,而湿润的空气则夹在冷锋与暖锋之间。最终,当冷锋追上暖锋之后,这扇门就关上了,这一过程称为“锢囚”。锢囚意味着冷气团挤进了暖锋中或是斜切在暖锋上。无论哪一种方式,原来的暖气团区都会在上部结束。它淹没了风暴的中心。这个中心从前曾是带有冷气团的风暴,而现在却是一个包有冷空气外层的作螺旋运动的暖气团。与原来前进的反馈图相比较,温度已经丧失,同时,禁锢的风暴也失去了能量,并且渐渐变弱,直至完全消失。

雷暴

在54,000癋(约30,000℃)的温度下,一束闪电是地球上最热的事物。其电流的宽束能量是太阳表面的6倍,它能够把大多数的金属烧出一个洞,或者把一棵坚固的树干粉碎成数千块碎片,这种炽热的能量甚至能够将地下的沙质土壤熔化,形成一种特殊的被称为闪电熔岩的岩石。挪威人还认为,这种石头说明了闪电是雷神的鱼叉。

然而,闪电的灼热实际上是由对流层在气温低于0癋(-18℃)时上层的冰块碰撞的结果。这种反复的碰撞是来自于经太阳照射后的地球表面热量释放的产物。热与冷,前与后,雷暴就是由位于对流层上下不同部位温度的差异共同作用造成的结果。

在接近15英里(24千米)的高度处,对流层间的大气温度相差约150癋(83℃)。平均雷暴释放的能量相当干在广岛爆炸时的好几倍,由狂风暴雨,有时甚至是龙卷风和冰雹产生的大量能量随着闪电急袭地球表面。

飑线

雷暴也能够将飑线或风锋连接在一起,使得比它们原来的云泡持续得更长久。被下降气流驱使的狂风锋面会产生一个强有力的作用过程,将新的上升气流供应给一组风暴。如果飑线及其他的雷暴群体在大气层高处能有效地储存温暖的水汽,那么它们能够持续整夜。事实上,气象学家最近已经发现了能够持续几天的这样的风暴群体,它们的云层界面有时会蔓延到堪萨斯州,而且覆盖面积相当于几百个独立的雷暴。

雷暴组合也能够引起强烈的被称为得利克的直线风。1993年,得利克仅在12个小时内,便以每小时70英里(112千米)的速度横跨了内布拉斯加州,以及半个衣阿华州。

由下降气流产生的最致命的风暴实际上是规模最小的。当下降气流被强烈的蒸发作用的降雨冷却后,就能够加速运动,而且像一颗一样袭击地面。在不足两英里(3千米)的空间内,强大的风暴会变得十分危险。在1989年,里根总统的直升飞机刚刚降落在安德鲁空军基地五分钟,这种风暴便席卷而来,风暴在地面以每小时100英里以上的速度疾驰。在最近几年,其他的微型风暴据说引起了数百起飞行事故,由此产生的地面损失有时接近于一个固定的飓风。

洪水

只需一场暴雨就会引发洪水并且(暴雨等造成的)骤发洪水将是致命的。只在美国,洪水每年夺走大约100人的生命。它们会在瞬息之间发生。通常它们由暴雨所起,例如1989年的那场暴雨冲垮了宾夕法尼亚约翰镇水坝的坝基。一股比一幢二层房屋还要高的水流比火车头还要快地冲向这个镇。夺走了2200人的生命。在16年汤普森大峡谷发生洪水,风暴被逆其上而西进的弱风气团所牵制。雷暴雨通常在它们行进时向东北方向降雨;但是这场暴雨位于峡谷上方并且将其所有的雨水都倾泻于一个地方。

通常,这些极端程度的降雨量是由一系列靠近的雷阵雨所引起。17年,在堪萨斯城,两场不同的暴雨恰巧在几小时内在同一郊区发生。合并在一起的大量降雨使小河泛滥,损坏了家园,并且夺走了23人的生命。

由于地形构造的原因,洪水会被恶化。就汤普森大峡谷发生的洪灾来说,附近岩石的峭壁促使了水流流人下面的小河。如果有较缓的斜坡存在,斜坡上有更多土壤和厚厚的植被,那么大多数的水将会被吸收。城市峡谷也加剧了洪灾。铺筑的道路将雨水流量以500%的比率大大提高。1966年意大利的阿尔诺河在暴雨过后溢出了岸堤。一连几个星期,佛罗伦萨城内用石头铺筑的街道看起来更像是的水道。

然而,并不是一滴雨水降落就能导致洪灾。17年4月初,一场有17英尺(43厘米)厚的暴风雪大大超出北达科他河所能承受的程度。一个季节的降雪——大于100英尺(254厘米),在几周内融化掉,溢出了位于大福克斯雷德河的堤岸。城市的9/10被淹没,并且约有1000座建筑物和住户被破坏。在加拿大和新英格兰北部,河水冰块在春天里顺流而下,直到堵塞为止。水流在冰块阻挡下倒退,逐渐地泛滥。然后冰块的堤坝坍塌掉,导致水流流向社区,形成洪灾。然而大规模的洪灾是由数天的持续降雨引发的。当1887年中国的黄河泛滥并且改变了它的流向时,几乎100万人丧生。1993年,密西西比——密苏里河的洪灾就是整个春天和夏天大暴风雪侵袭所造成的,因为大暴雨相对持续不断。就宽度看,河水相应上涨超过7英里(11千米),洪水占地将近半个印第安纳州的大小。不巧的是,当急流在同一地区上空的高压气团附近迂回时,雨水却在别的地方降落。这发生在1988年,它导致了一场旱灾,这场旱灾同1993年那场损失了200亿的洪灾一样后果惨重。任何天气形势的40个昼夜,潮湿或者干燥,都的确颇具《圣经》里所言及的灾难的规模。

龙卷风、海龙卷与沙尘暴

可能没有什么天气现象看起来像看到细长的扭动着的漏斗一样的东西向地面迂回那样可怕。尽管它的规模小,寿命短,一场龙卷风却能够在一瞬间内比地球上其他任何一种天气活动都能造成更大的破坏。

在地球上,平原与其他地方相比,更是龙卷风的家。全球每年平均近一千个龙卷风大概有一半发生在美国。不过,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经历过龙卷风。印度东部和孟加拉国,也就是喜马拉雅山脉接近印度洋的地区,尤其容易发生猛烈的龙卷风。事实上,世界上最致命的龙卷风于1989年4月26日在孟加拉的达卡附近酿成,夺走了1300人的生命。每年龙卷风都被报道在欧洲,俄国,中国东部平原和澳大利亚的东部和西部的边缘等地出现。

从行星表面上观察,最恶性的龙卷风以每小时250英里(402千米)的风速掠过地面。猛烈的龙卷风可以跨越多于1英里的宽度并且能以每小时40~60英里(64~96千米)的速度行进且超过一小时。不过,大多数的龙卷风不具备这些特征,它们的风势要减弱得多。一种更典型的龙卷风在宽度上只有100~200英尺(30~60米)——少于城市街道之间的距离,并且以每小时20~30英里(32~48千米)的速度可以行进几分钟。龙卷风路程的平均长度约为9英里(14千米),但是有一些在消失前能够行进几百英里。即使龙卷风相对弱一些,反复无常的“漏斗”也制造着恐惧,它能像幽灵那样灰白,像夜晚一样黑暗。它像一支铅笔,一支雪茄烟,一个蛋卷冰淇淋,或是一块密布动荡的乌云。上了年纪的人们试图描写出它的声音:100万只野蜂,一台喷式发动机,一大群前进着的坦克。

秋有什么特点

首先,需要知道,气象灾害包含哪些?比如:干旱,暴雨。

答案是D。北方旱多,南方涝多。

知识拓展:

据气象专家介绍,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特点有:

——普遍性。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每年都有灾,无处没有灾。每年都会有一种或几种气象灾害,而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灾害在时间上具有普遍性,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广泛性。

——区域性。总体看来,北方旱多,南方涝多。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及黄土高原,洪涝主要发生在珠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淮河流域等地。华南和东南沿海是热带气旋灾害的多发地区,初霜冻对东北地区危害最大。

——季节性。春季往往南涝北旱,盛夏往往南旱北涝,华南秋冬或冬春连旱比较明显。霜冻,春季主要发生在华北等冬麦区,秋季主要出现在东北、西北地区。

——持续性。同一种灾害常连季出现。如华北常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易出现伏秋连旱,华南常会冬春连旱。长江和珠江中下游以及东北等地连续两年发生洪涝灾害的情况也不鲜见。

——交替性。不同的气象灾害常交替出现,如旱、涝交替出现,或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或两头涝中间旱。

——阶段性。某些气象灾害在某个时期较多,而在另一个时期则相对较少。

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1 秋季的时候、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社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枫红的游客们。

2 秋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度季节。阴历为7至9月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

3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秋季具体表现:气温会从高慢慢降低,树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有的变红,开始落叶,草也从繁茂浓绿渐渐枯萎发黄,庄稼则开始成熟,并且被收获。

扩展资料: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在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相对于夏季,秋季的气温明显下降。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最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死去。

秋季的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一般较冬季缓慢。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在较冷的深秋,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蒸腾的水汽会在夜间凝结,或为露,或为霜。

节气: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3-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秋季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南移,秋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南半球。从北半球看来,太阳的角度渐渐变低,昼夜长短差距变小。在秋分时,昼、夜等长。在秋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远渐近。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在以秋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术家朱宣咸创作的《秋郊傍晚》,《知秋》,白庚延作品《燕塞秋》,何家英作品《十九秋》和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秋

冬季,有哪些气象灾害要预防的呢

1、龙卷风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经济遭受损失等。

2、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

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3、风暴潮

风暴潮(Storm Tide)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形成更强的破坏力。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4、山洪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通过提高防洪标准、调整人类活动方式、增强山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可以达到减少山洪灾害发生频率或减轻其危害的目的。

在山洪防治规划中,近期宜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为主,远期以植物措施为主。2006年10月27日,院正式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这是中国第一部由院多部门联合组织编制完成的防治山洪灾害的专项规划。

5、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东北三省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我国冬季主要有哪些气象灾害?

我国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 寒潮,大雾,新疆、内蒙、东北的雪灾,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西南的冻雨等。

我国冬季主要有哪些气象灾害?主要是大风、雪灾、雾害以及低温冷害。

(1)大风

我国各地不同季节里度可能遭受大风的危害,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各不相同,冬季主要是冷空气侵袭时冷锋后的偏北大风。强烈的大风可以吹倒房屋,使树木折断,通讯中断,海上捕捞以及海上作业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寒潮大风是我国冬季常见的一种大风,往往是冷空气侵袭的结果。当冷空气从中上层入侵时会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动量的下传,使锋后出现大风。

(2)雪灾

积雪固然能够保护农作物安全越冬,但如果积雪太厚,特别是冬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有的作物还在生长,这时下一场大雪,往往会使作物处于窒息的程度,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作物会因此而死亡。另外,积雪太深太重,长期产生的雪的压力,加上积雪内部通气不良,透光性不良,会使作物发生雪霉病,叶子茎杆腐烂。雪霉病一般发生在积雪后期。这时候的积雪表面开始融化,融化了的雪水沿着雪粒间的孔隙渗漏到积雪下部,使雪层持水,这时,土壤里的病菌会传播到作物上。作物已经经过一个冬天的养分消耗,显得十分衰弱,经受不起雪霉菌的进攻,往往在数天之内,会全都烂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季节积雪天数不应超过100天。如果超过100天,那对越冬作物是不利的。在积雪天数和积雪深度都比较大的地方,最好不要栽种越冬作物。

(3)雾害

冬季是我国大雾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从2000至2006年7年我国冬季平均雾日统计来看,西北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华南以及西南东部的冬季雾日数一般有3-5天,其中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南以及西南东部有5-7天,云南南部、四川东部、重庆、福建中部、江西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超过了15天。大雾出现时,大气停滞少动,连续雾天会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同时,大雾使公路、铁路、航运交通受到影响,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4)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是指农作物在生育期间遭受低于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温度(但仍在0℃以上)的侵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的自然灾害,它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隆冬季节华南南部地区个别年份当特别强大的寒潮南下时,由于热带经济作物耐寒能力很差,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损失。

以上就是我国冬季主要气象灾害,希望大家在冬季要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

沙尘天气是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东北三省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详细情况如下:

1、暴雪和寒潮:东北三省冬季气温极低,降雪量大。暴雪和寒潮可能导致交通中断、居民生活困难以及农作物受损等问题。

2、干旱和水短缺:部分地区夏季气温高,降雨较少,容易导致干旱和水短缺。这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洪水和河流决堤:东北三省有众多河流,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增加了洪水和河流决堤的风险。洪水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以及基础设施破坏。

4、地震: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板块交界处,地震活动频繁。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交通中断以及人员伤亡。

5、火灾:尤其是森林火灾,由于东北地区森林丰富,且夏季气温较高,火灾发生的风险较高。

东北三省指的是中国的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这三个省份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区。

东北三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口老龄化等。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东北三省正在积极推动经济转型,注重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

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

1、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建立高效可靠的气象、水文、地震等监测系统,及时提供灾害预警信息,以便人们有足够时间做好应对准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筑防洪堤坝、加固桥梁建筑、改善排水系统等,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损失程度。

2、制定灾害防治规划:制定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规划,科学划定禁建区域、控制开发规模,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暴露度。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加强灾害知识和应急技能培训,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应对各类灾害。

沙尘天气是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多发生在 春 季节。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

一般而言,沙尘暴是指携带大量尘沙的风暴,多发生在沙漠或半干旱地区。但科学意义上的沙尘暴却有严格的指标。气象上一般以能见度来区分沙尘与沙尘暴: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为沙尘暴,能见度在1公里以上的为沙尘或扬沙天气。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三类。

浮尘:均匀悬浮在大气中的沙或土壤粒子(多来源于外地,或是当地扬沙、沙尘暴天气结束后残留于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内。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当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时,定义为强沙尘暴。

气旋指占有三度空间的、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根据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可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两类。

从结构上看,温带气旋是一种冷性系统,具有斜压性。由于冷暖空气的交汇,温带气旋通常伴随有锋面而出现,故又称“锋面气旋”。温带气旋带来的天气比较丰富,除了常见的狂风暴雨,还有雾、沙尘、强对流和暴风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