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作业环境不良属于什么危害因素_作业环境中不良气象条件不包括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职业危害因素分为那几类2.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辅导: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4.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5.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作业环境管理制度不包括( )。 A.生产经营单位尘、毒、噪声、辐射等涉及职业健康因素的种类、场所;定期检查、检验及控制等管理内容B.生产经营单位现场安全标志的种类、名称、数量;安全标志的定期检查、维护等内容C.生产经营单位生
1.职业危害因素分为那几类
2.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辅导: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4.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5.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不包括( )。
A.生产经营单位尘、毒、噪声、辐射等涉及职业健康因素的种类、场所;定期检查、检验及控制等管理内容B.生产经营单位现场安全标志的种类、名称、数量;安全标志的定期检查、维护等内容
C.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场所的通道、照明、通风等管理标准,以及人员紧急疏散方向、标志的管理等内容
D.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的电气、起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内部机动车辆、建筑施工维护、机加工等对人身安全健康、生产工艺流程及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设备、装置的安全操作规程
解析
解答
A B D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那几类
1、化学因素: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2、物理因素:高温、高湿、阴暗。
3、其他因素:劳动强度大、不良的作业姿势,无固定食堂。
煤矿工人容易患外伤、皮肤化脓症、感冒、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矽肺、煤肺、煤矽肺等。一般情况下,由于瓦斯和岩石结构的原因,煤矿比金属矿有更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扩展资料
一、入矿井前的准备:?
1、下井前一定要吃饱睡好休息好,严禁酒后下井。?
2、下井前要穿戴好工作服、安全帽、胶靴,脖子上最好带一条毛巾,用于井下擦汗安,防止矿渣掉进脖子里面,同时,在井下相互自救的时候也有很大的用处。
3、入井前必须携带矿灯,自救器,并检查仔细。?
二、乘坐人车罐笼:?
上下井乘坐罐笼需听从把罐人员的指挥,看清楚脚下,按顺序上下,不得拥挤,没有井口管理人员或把罐工的允许,不得上下罐笼,在发出升降信号或者罐笼未停稳,不得抢下抢上。
百度百科-井下工人
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那几类
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包括:
一、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
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二、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 *** 操作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因素
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
学习先进经验是提高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职业危害分类目录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哪几大类职业病目录
一、尘肺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面板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覆合伤
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职业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工业性氟病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农药中毒
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52、杀虫脒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病
六、职业性面板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敏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面板灼伤
8、根据《职业性面板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面板病
七、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九、职业性肿瘤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所致肺癌、面板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工人肺癌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十、其他职业病
1、金属烟热
2、职业性哮喘
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棉尘病
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几类多少种?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包括: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
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 *** 操作等;
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职业危害因素和非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能够导致职业病的毒物、粉尘、物理因素、放射(可以参照国家的标准,如GBZ2.1-2007)和工作环境导致的如疲劳、视力下降等职业病;
非职业病危害因素就是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配电房的职业危害因素:工频电磁场辐射 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的第几类工频电场是属于职业危害因素,没有几类一说吧,国家是有限值的,可以参考GBZ2.2-2007,测量方法可以看GBZ-T189.3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表中包不包括酒精《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患病者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一定都是职业病,职业病有其特定的范围,既国家规定的法定职业病,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电离辐射及传染原体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劳动者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 *** 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等;厂房建设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等。
职业司机有那些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定义:
1、职业病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
2、法定职业病 以法规形式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2013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所列的132种疾病。
3、职业病诊断标准 具有法规意义的职业病诊断技术标准。作为职业病科和有关临床医师诊断及处理职业病的依据。
4、职业病诊断分级标准 采用能作为职业病诊断依据的临床及实验室有代表性的指标,区别病情的严重程度。
5、现场调查 深入作业或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职业危害因素的品种、性质、来源、同工种人群的接触情况及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作业环境的监测及接触者的健康检查等以明确职业性危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的关系。
6、职业病诊断 对某种疾病的本质、病情程度及其与职业性危害因素有无因果关系所作出的判断结论。必须依据职业史、现场调查和医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辨证分析和逻辑推理,除外类似表现的其他疾患,方可作出诊断。
所以,严格讲,公交司机目前还没有法定的职业病名称。但是,客观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存在的,主要体现在长期固定工位引起的腰肌劳损、颈椎劳损等疾病。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地址: 上海市平凉路716号实益大厦527室 邮编: 200082
Add:Room 527 No 716 Pingliang Rd. Shanghai China P.R.(200082)
电话:+86-21-55217751传真:+86-21-55210562
Tel:+86-21-55217751 Fax:+86-21-55210562
E-mail:maillist@ohsa..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Oupational Health Survey of OHSA SH
工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等措施的一门学科。它的重点是研究各行业的职业卫生特点,从卫生学的观点出发,着重研究劳动条件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
不良劳动条件存在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 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 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 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溼、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振动;射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3) 生物因素:如附着在面板上的碳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 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不健全等。
2) 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
3) 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生产额过高、超负荷加班加点等
4) 个别器官过度紧张,入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 *** 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 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如厂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的工段安排在一起等。
2) 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没有通气换风、照明、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装置,或效果不好。
3) 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装备不全。在实际的生产场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
职业危害因素所造成的职业性损伤还包括工伤,工伤可由轻微到严重,甚至导致伤残或死亡,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预防。发生工伤的原因有很多,工人缺乏安全生产知识、不注意防护、存在麻痹侥幸的心理,或饮酒、药物、疲劳和精神心理等因素都有影响。工伤与职业病预防不能截然分开,二者常有内在的联络。
什么是职业危害和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如铅、汞,乙烯生产过程中,有苯、甲苯、乙基苯、苯乙烯等毒物;生产丁苯橡胶过程中有丁二烯、苯乙烯、高芳烃油、亚硝酸钠、过氧化二异丙苯等几十种。
(2)生产性粉尘,如炼油生产过程中,有石油焦粉尘,使用催化剂矽酸铝粉(粉尘状)等;催化剂生产过程中,有金属粉尘、水泥粉尘等,此外,还有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溼、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镭射。
(5)电离辐射,如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产生的丫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在石化行业少见。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是指生产过程的劳动组织、操作 *** 和方式以及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比例等。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有:
①大检修或抢修期间,易发生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②精神紧张;自动化程度高,仪表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也带来了精神紧张问题。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职工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④个别系统或器官过分紧张,如视力紧张等。⑤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 *** 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可以是大自然的环境,也可以是按生产过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②房屋建筑或布置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③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如氯气回收、精制、液化岗位产生的氯气泄液,有时造成周围10~20m环境的 污染。
在实际生产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常不是单一存在的,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联合存在,常可加重对职工健康的影响。
电工哪些职业危害因素电工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音
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 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症。
高温
热辐射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 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触电
触电时人体与带电体接触不良部分发生的电弧灼伤,或者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部分的电烙印,蓍由于被电流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面板引起的面板金属化.这此伤害会给人体留下伤痕,严重时也可能致人于死命。
登高作业
经常性攀爬登高接线等容易造成事故伤害。
电工概述
从事电气装置安装,维护的一线作业人员。
装置安装
(1)安装高压油开关、自动空气开关等有返回弹簧的开关装置时,应将开关置于断开位置。(2)搬运配电柜时,应有专人指挥,步调一致。多台配电盘(箱)并列安装时,手指不得放在两盘(箱)的接合部位,不得触控连线螺孔及螺丝。
(3)露天使用的电气装置,应有良好的防雨效能或有可靠的防雨设施。配电箱必须牢固、完整、严密。使用中的配电箱内禁止放置杂物。
(4)剔槽、打洞时,必须戴防护眼镜,锤子柄不得松动。錾子不得卷边、裂纹。打过墙、楼板透眼时,墙体后面,楼板下面不得有人靠近。
内线安装
(1)安装照明线路时,不得直接在板条天棚或隔声板上行走或堆放材料;因作业需要行走时,必须在大楞墙上铺设脚手板;天棚内照明应采用36V低压电源。
(2)在脚手架上作业,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使用的料具,应放入工具袋随身携带,不得投掷。
(3)在平台、楼板上用人力弯管器煨弯时,应背向楼心,操作时面部要避开。大管径管子灌沙煨管时,必须将沙子用火烘干后灌入。用机械敲打时,下面不得站人,人工敲打上下要错开,管子加热时,管口前不得有人停留。
(4)管子穿带线时,不得对管口呼唤、吹气,防止带线弹出。二人穿线,应配合协调,一呼一应。高处穿线,不得用力过猛。
(5)钢索吊管敷设,应预防钢索头扎伤。绷紧钢索应用力适度,防止花篮螺栓折断。
(6)使用套管机、电砂轮、台钻、手电钻时,应保证绝缘良好,并有可靠的接零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灵敏有效。
外线安装
(1)作业前应检查工具(铣、镐、锤、钎等)牢固可靠。挖坑时应根据土质和深度,按规定放坡。
(2)杆坑在交通要道或人员经常通过的地方,挖好后的坑应及时覆盖,夜间设红灯示警。底盘运输及下坑时,应防止碰手、砸脚。
(3)施工现场运电杆时,应有专人指挥。小车搬运,必须绑扎牢固,防止滚动。人抬时,前后要响应,协调一致,电杆不得离地过高,防止一侧受力扭伤。
(4)人工立电杆时,应有专人指挥。立杆前检查工具是否牢固可靠(如叉木无伤痕,链子合适,溜绳、横绳、钢丝绳等无伤痕)。地锚钎子要牢固可靠,溜绳各方向吃力应均匀。操作时,互相配合,听从指挥,用力均衡;机械立杆,吊车臂下不准站人,上空(吊车起重臂杆回转半径内)所有带电线路必须停电。
(5)电杆就位移动时,坑内不得有人。电杆立起后,必须先架好叉木,才能撤去吊钩。电杆坑填土夯实后才允许撤掉叉木、溜绳或横绳。
(6)电杆的梢径不小于13cm,埋入地下深度为杆长的1/10再加上0.6m.木质杆不得劈裂、腐朽,根部应刷沥青防腐。水泥杆不得有露筋、环向裂纹、扭曲等现象。
(7)登杆组装横担时,活板子开口要合适,不得用力过猛。
(8)杆上作业时,禁止上下投掷料具。料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上下传递料具的小绳应牢固可靠。递完料具后,要离开电杆3m以外。
(9)杆上紧线应侧向操作,并将夹紧螺栓拧紧,紧有角度的导线时,操作人员应在外侧作业。紧线时装设的临时脚踏支架应牢固。如用大竹梯,必须用绳将梯子与电杆绑捆牢固。调整拉线时,杆上不得有人。
(10)紧绳用的铅(铁)丝或钢丝绳,应能承受全部拉力,与电线连线必须牢固。紧线时导线下方不得有人。终端紧线时反方向应设定临时拉线。
(11)架线时线上路的每2-3km处,应设一次临时接地线,送电前必须拆除。大雨、大雪及六级以上强风天,停止登杆作业。
电缆安装
(1)架设电缆轴的地面必须平实。支架必须采用有底平面的专用支架,不得用千斤顶等代替。敷设电缆必须按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内容执行,并设专人指挥。
(2)人力拉引电缆时,力量要均匀,速度应平稳,不得猛拉猛跑。看轴人员不得站在电缆轴前方。敷设电缆时,处于拐角的人员,必须站在电缆弯曲半径的外侧。过管处的人员必须做到:送电缆时手不可离管口太近;迎电缆时,眼及身体严禁直对管口。
(3)竖直敷设电缆,必须有预防电缆失控下溜的安全措施。电缆放完后,应立即固定、卡牢。
(4)人工滚运电缆时,推轴人员不得站在电缆前方,两则人员所站位置不得超过缆轴中心。电缆上、下坡时,应采用在电缆轴中心孔穿铁管,在铁管上拴绳拉放的方法,平稳、缓慢进行。电缆停顿时,将绳拉紧,及时"打掩"制动。人力滚动电缆路面坡度不宜超过15°。
(5)汽车运输电缆时,电缆应尽量放在车头前方(跟车人员必须站在电缆后面),并用钢丝绳固定。
(6)在已送电执行的变电室沟内进行电缆敷设时,电缆所进入的开关柜必须停电。并应采用绝缘隔板等措施。在开关柜旁操作时,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m(10kV以下开关柜)。电缆敷设完如剩余较长,必须捆扎固定或采取措施,严禁电缆与带电体接触。
(7)挖电缆沟时,应根据土质和深度情况按规定放坡。在交通道附近或较繁华地区施工电缆沟时,应设定栏杆和标志牌,夜间设红色标志灯。
(8)在隧道内敷设电缆时,临时照明的电压不得大于36V.施工前应将地面进行清理,积水排净。
施工现场变配电及维修
(1)现场变配电高压装置,不论带电与否,单人值班严禁跨越遮栏和从事修理工作。
(2)高压带电区域内部分停电工作时,人体与带电部分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并应有人监护。
(3)在变配电室内,外高压部分及线路工作时,应按顺序进行。停电、验电应悬挂地线,操作手柄应上锁或挂标示牌。
(4)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按电压等级使用验电器。在装置两侧各相或线路各相分别验电。验明装置或线路确实无电后,即将检修装置或线路做短路接地。
(5)装设接地线,应由两人进行。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拆除时顺序相反。拆接时均应穿绝缘防护用品。装置或线路检修完毕,必须全面检查无误后,方可拆除接地线。
(6)接地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多股软裸铜线和专用线夹。严禁使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和短路。
(7)用绝缘棒或传统机构拉、合高压开关,应戴绝缘手套。雨天室外操作时,除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外,绝缘棒应有防雨罩,应专人监护。严禁带负荷拉、合开关。
(8)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必面接地或接零。同一装置可做接地和接零。同一供电系统不允许一部分装置采用接零,另一部分采用接地保护。
(9)电气装置所用的保险丝(片)的额定电流应与其负荷量相适应。严禁用其他金属线代替保险丝(片)。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辅导: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有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光、红外线等)、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生物因素有炭疽杆菌、森林脑炎、布氏杆菌。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视力紧张等),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有毒、无毒工艺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不良通风、照明。
职业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是工程控制。主要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及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病危害的控制,还包括对现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和三废治理、控制各种有害因素,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第二级预防是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性疾病损害,早期鉴别和诊断,开展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控制职业病危害,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第三级预防是对职业病病人的保障。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保障职业病病人享受职业病待遇,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2006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辅导《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十一讲
第六章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第一节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大纲要求:
第一节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一、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二、熟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
三、熟悉职业病的目录;
四、了解影响职业病发生的因素。
本讲大纲变化情况:
新增:熟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熟悉职业病的目录;
本讲要点:
1、 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2、 职业病的概念及分类
3、 职业病发生的因素
内容讲解: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从业人员作业的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几个方面。如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有危害因素,并危及从业人员健康的,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主要包括:
(1)生产工艺过程,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如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传染性因素等因素有关。
(2)劳动过程,主要是由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程度有关。
(3) 作业环境,主要是作业场所的环境,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室内由于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如按其性质,可按以下因素分为几方面。
(一)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7射线)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危害。
(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工业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气或气体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
(3)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二)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三)其他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分类
(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办公室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
1、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3、 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4、 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及和工作有关的疾病。也可以说,职业病是职业病损的一种形式。
2.分类
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名单》(02卫法监发108号),新颁布的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种,包括:①尘肺13种;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③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⑦职业性眼病3种;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⑨职业性肿瘤8种;⑩其他职业病5种,其中包括化学灼伤等工伤事故。为正确诊断,国家针对部分职业病制定了《职业病诊断标准》并公布实施。
为了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我国在2002年5月正式开始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还修改并重新颁发《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4号,2002年3月28日发布)及职业病报告办法(88卫防字第70号),主要要求有:
①急性职业中毒和急性职业病应在诊断后24小时以内报告,卫生监督部门应会同有关单位下厂进行调查,提出报告,以便督促厂矿企业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防止中毒事故再次发生;②慢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在15天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提出报告并进行登记,以便及时掌握和研究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动态,制定预防措施。
(二)常见的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
1.矽尘
矽尘也称为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生产中接触SiO2粉尘的作业非常多。如冶金、煤炭行业的开采、爆破;修路、筑桥等作业;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原料破碎、研磨、配料、铸造、清砂等生产过程;还有陶瓷、水泥厂作业均可接触SiO2粉尘。二氧化硅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2.煤尘
这里主要是指井下开采,在掘进和采煤工作中接触大量粉尘,主要是煤尘和SiO2粉尘,这种混合性粉尘叫煤矽尘,是对煤矿工人造成明显危害的粉尘,主要引起煤矽肺。
3.石棉尘
接触石棉作业主要是石棉采矿、纺织、建筑、造船业以及耐火材料、刹车板制造和使用等作业中。石棉被公认为致癌物,发达国家已禁止使用,并组织研究石棉替代品。
4.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13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概念
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以气体形式存在,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水银蒸气、苯蒸气,还有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
2.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
1)金属及类金属中毒
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3类。金属中毒有多种,如铅中毒、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铍中毒、镉中毒。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
铅中毒者口内有金属昧、流涎、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或腹泻,严重者出现抽搐、瘫痪、昏迷、循环衰竭、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贫血、中毒性脑病等;四乙基铅中毒可产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铍化合物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炎、铍溃疡和皮肤肉芽肿;铬对皮肤损害较明显;磷早期中毒症状一般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2)有机溶剂中毒
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目前在全国也是非常突出的。例如生产酚、硝基苯、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以及制药、喷漆、印刷、橡胶加工、有机合成等工作常与苯接触,可引起苯中毒;还有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和正己烷中毒等。
苯中毒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甲苯与苯大体相同,但毒性略轻些。汽油主要经呼吸道吸人,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无力,呈“汽油醉态”。高浓度吸人还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等。四氯化碳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误服2~3ml。即可中毒,30~50m1.可致死;吸人较高浓度时,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慢性中毒表现为进行性神经衰弱综合征。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毒性较强,误服5~10ml。可致中毒,15ml,可致失明,30rnl,可致死,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及导致胰腺炎。正己烷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等。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
不同作业环境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不完全相同,但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1)化学性因素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条件下作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尘肺病。粉尘中的主要危害化学因素为游离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生产性毒物,如生产性化学毒物可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生产性毒物类型很多,取决于实际生产条件。
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有: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氟、氯、溴、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正己烷、苯、三氯乙烯、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铅、汞、砷等金属毒物和类金属毒物。
(2)物理性因素
不良的气象条件:生产场所的气温、气湿、气流及热辐射构成了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在强烈热辐射、高气温、气湿等不良气象条件下作业,可能引起中暑。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不仅会引起冻伤,还会增加感冒等的发病率。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按其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引起物质原子电离的射线或微粒子,如α、β、γ射线和中子等,可引起生物分子结构的破坏。而非电离辐射引起的伤害是灼效应,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电磁场等。
高频和无线电波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主要由电磁场能量所转化的热量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强烈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可能会引起职业性眼病。
噪声和振动:在生产过程中,噪声和振动通常同时存在。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损害听觉,引起职业性耳聋。振动也影响人体健康,引起振动病,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大小是决定振动对人身健康危害大小的主要因素。
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状况,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高气压与低气压:当人体从正常大气压状态进入气压降低或升高的状态时,由于人体内部压力与周围气压的压差变化或由于周围气压降低导致氧气含量降低,将引起人体生理系统功能的一系列变化,严重时可引起病变。
(3)生物性因素
主要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一些生物或微生物。
防治职业病,就要改善作业环境中这些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有害因素,尽最大可能减少这些因素对健康和安全的伤害,降低职业危害,防范职业病,保证健康和安全。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有噪声、振动、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
作业环境
作业环境是从业人员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称为作业环境不管是室内作业还是室外作业,地面作业还是井下作业,劳动者都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冶炼作业的高温,井下作业的高湿,露天作业的严寒,铆接作业和凿岩作业的噪声和振动,破碎作业的粉尘,化学作业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某些作业的电磁辐射以及作业空间的照明、色彩等这些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对劳动者作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轻则降低工作效率,重则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危害人体安全和安康。
知识拓展: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或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工业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三类。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及频率。
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振动危害的识别则应先找出产生震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除能造成灼伤外,高温、高湿环境可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温度急剧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材料变形或热应力过大,会导致材料破坏,在低温下金属会发生晶形转变,甚至引起破裂引发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