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不属于气候形成因素的是_不属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答案
tamoadmin 2024-07-15 人已围观
简介1.当代气候变化的原因2.灾害风险管理与气候变化适应综合措施的基本原则3.高中哲学问题4.高中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供大家参考学习!5.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是什么A,全球变暖,温度升高,作物的呼吸,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自然受到影响,B,全球变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系统的调节,可能会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洋流,可能会发生
1.当代气候变化的原因
2.灾害风险管理与气候变化适应综合措施的基本原则
3.高中哲学问题
4.高中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供大家参考学习!
5.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A,全球变暖,温度升高,作物的呼吸,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自然受到影响,
B,全球变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系统的调节,可能会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洋流,可能会发生异常现象,从而造成了地区间的气候异常,一旦超过了承受能力,便产生了旱和涝
C,题干问的是粮食生产的影响原因,似乎某些物种灭绝不是主要原因
D,土壤的肥力下降,受多个因素控制,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则会加快土壤的发育,不一定是肥力下降
当代气候变化的原因
说明文阅读中考演练——气温变化的利与弊(答案) 2010年01月09日 星期六 11:38 A.M.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 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 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 15%左右,北方水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不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选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
2.第②段画“ ”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下面句子出自选文第⑥段,分析其中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分)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4.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分)
5.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请你提出两条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2分)
1.逻辑顺序(2分) 2.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分)突出、准确地说明了气温上升或下降1℃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 3.“可能”表估计,推测。(1分)说明出现海平面上升1厘米到16厘米的情况几率大,(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1分)共3分 4.内容: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说明气候变化带来的利弊。 写法:把气温升高的利与弊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地说明了气温升高的弊大于利,(大意对,答出一方面即可,4分)5.措施:减排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建人工湖,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控制人口增长等。(2分)
灾害风险管理与气候变化适应综合措施的基本原则
问题一:气候变化的诱因有哪些.8,当代气候变化的特点.9,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 气候变化的因素:
一 社会经济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锐减因素
6.酸雨危害因素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8.水污染因素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二 自然因素
1.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2.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
当代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
人体健康 (1)全球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因为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变暖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当蚊子叮咬一个带有传染的人时,这种就会跟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开始繁殖,并通过下一次叮咬进入某个健康人体内完成的传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蚊子的繁殖速率和叮咬速率都大大提高,其体内的繁殖和成熟速率也将随之提高。夜晚和冬季温度上升,大大延长扩展了蚊子的生活期和地域,使得靠它传播的疟疾、猩红热、黄疸、脑炎等恶性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4)全球变暖会在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直接导致粮食减产,也使当地居民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威胁,同时会加速某些靠水传播的的扩散速率,如脑炎、痢疾、高烧等。气温:全球气温将升高。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人类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气温上升。就本世纪而言,较乐观的预测是全球气温将升高1.4摄氏度,最悲观的设想则认为,全球气温将上升近6摄氏度。 海洋:海平面将升高。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将可能升高20厘米至80厘米。原因是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膨胀,冰川和海上浮冰层融化(北极浮冰层厚度50年来减薄了40%)。在格陵兰,自1988年以来,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已提高了2倍。
极端现象:将对未来造成损失。近几年来,极端气候现象增多。大多数专家认为,在今后50年内,法国每2年就会出现一次2003年那样的酷热(当年造成1.5万人死亡)。干旱将给农业造成严重影响(气温升高2摄氏度将可能使农业减产30%)。在欧洲南部,降雨量将明显减少。
生物多样性:物种将大量死亡。报道援引法国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雅多的话说,如果气候变暖继续照此速度发展,那么到2050年将会有百万物种消失,即占各种生物种类的40%,而法国本土将会有20%的物种消失。北极熊和北极的其他动物将会像珊瑚礁水域的鱼一样成为主要受害者。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威胁到鱼的生存,因为气候变暖会引起水中氧气减少。
问题二:气温升高 你把眼光放远一点,有地球以来气温的变化是很大的,比如几千年内温度普遍低,到处都是冰川,又几千年内比较温暖,比如北极的格陵兰岛也是青草覆盖。可见地球自身温度变化是很剧烈的。
你感觉到的一年比一年温度高只是很短的时间内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原因很难说清楚,有可能是地球自己的一种变化,也可能有人为导致的温室效应作用在里面。
至于气候变化无常,我不知道你多大年纪了,但是如果你去看过去几百年几千年的气候变化的话,说不定会发现以前也如此发生过,所以说现在是否属于异常完全要看你的着眼点是多久。
不过人类活动肯定是对地球气候有影响的,但是影响多大没有定论。
问题三: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人们都知道现代社会的环境污染,然而很少人去思考过它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我们和后代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的影响。最近,《科学》杂志连续4期以「地球的状况」 (State of the Planet)为题发表了多篇这一领域的学术论文;《自然》杂志也在12月4日有数篇这类文章,指出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
在 12月5日《科学》杂志上一篇题为「全球空气质量及污染」(Global Air Quality and Pollution)的文章中,日本科学家Hajime Akimoto研究了环境污染及现代交通工具对大气、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比如,气溶胶(Aerosols) 以及氮氧化物 (Nitrogen Oxide)是一些已知的污染因素。而且,亚洲地区的污染已经超过北美和欧洲。文章作者指出,很显然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球各国的努力。
发表在同一期《科学》杂志上题为「当代全球的气候变化」(Modern Global Climate Change」)是报导了美国「海洋及大气管理局」(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文章中指出,当代社会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的行为引起的。具体来讲,石油及矿业的开,能源的利用,土地的不合理使用,都会改变大气的成分。
报导中说,尽管人们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有所进展,但还存在许多未知因素,比如气候变化的速度会有多快。这些未知因素使得科学家们尚无法预测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后果到底有严重。
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还在加剧,这也意味著我们正在给人类未来的生存造成越来越大的难度。因此,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
一、前言
自从有人类以来,为了求生存以及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人类不断向大自然争取生存空间,成为影响环境变迁的因素之一。人类居住越久、人口越多的地方,受到的影响也越大。当人口稀少、科技不发达,人类焚烧森林扩张耕地,对大自然的影响是区域性而且缓慢的。随著人口快速增加、科技不断突飞猛进,人类的影响不断加速而且扩大影响范围,以时日演化成森林缩小、土壤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降低生物的多样性、沙漠化,甚至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迁。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地制造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温室气体。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不再只是局限於地表,而是扩张至大气,而且藉由大气的运动,将影响逐渐布及全球,大幅提高了全球暖化的可能性。科学家也因此惊觉到气候不只变幻莫测,更可能因人类的过度发展而发生更剧烈的变化。1980年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迅速上升,不寻常的天气与气候现象频频发生频率,使得气候变迁突然成为世人瞩目的议题。
本文从科学的角度,讨论温室气体增加可能产生的气候变迁,预测气候变迁所面临的科学问题,以及我们应取的态度。
二、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一自然现象,自开天以来,就存在於地球。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在辐射平衡状态下,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 -18° C,比目前地表的全球平均气温15° C低了许多。大气的存在使地表气温上升了约33° C,温室效应是造成此一温度差距的主要原因。地球大气中的许多气体几乎不吸收可见光,但专门吸收地球放射出去的辐射。这些气体,允许约50%的太阳辐射穿越大气为地表吸收,但却拦截几乎所有的地表及大气辐射出的能量,减少能量的损失,并且再将之放射出来,使得地表及对流层温度升高。大气......>>
问题四:全球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联系? 全球碳循环:指碳素在地球各个圈层之(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间的迁移转化和循环周转的过程。就能量来说,全球碳循环中最重要的二氧化碳的循环,甲烷和一氧化碳是次要的循环。
它的主要过程是:1、生物的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3、碳酸盐的沉定作用;
碳循环途径:1、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细胞水平上的循环;2、大气二氧化碳和植物之间的个体水平上的循环;3、大气二氧化碳――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水平上的循环;4、此外,碳以动植物有机体形式深埋地下,在还原条件下,形成化石燃料,于是碳便进入了地质大循环。
碳循环的意义:1、碳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最重要元素,因此,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成了系统能量流动的核心问题;2、人类活动通过化石燃料大规模使用,从而造成了对于碳循环的重大影响,可能是当代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问题五:为什么说全球变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关系密切 一、全球变暖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一个大碳汇,在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球森林面积为41.61亿公顷,其中热带、温带、寒带分别占32.9%、24.9%和42.1%。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的碳为562Gt,森林生态系统地上部的含碳量为483Gt,占了86%。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含碳量为1 272Gt,而森林地下部含碳约927Gt,占整个世界土壤含碳量的73%。
二、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状态,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O2)。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循环一次约需20年。
三、全球碳循环是指碳素在地球各个圈层之(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间的迁移转化和循环周转的过程。就能量来说,全球碳循环中最重要的二氧化碳的循环,甲烷和一氧化碳是次要的循环。而生态系统九承担了这个重要任务。
三、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过程是生物的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挥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碳酸盐的沉定作用。
四、生态系统碳循环途径,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细胞水平上的循环;大气二氧化碳和植物之间的个体水平上的循环;大气二氧化碳――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水平上的循环;此外,碳以动植物有机体形式深埋地下,在还原条件下,形成化石燃料,于是碳便进入了地质大循环。
五、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意义,在于碳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最重要元素,因此,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成了系统能量流动的核心问题;人类活动通过化石燃料大规模使用,从而造成了对于碳循环的重大影响,是当代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问题六:气候变化和治理污染环境两者之间可以等同 人们都知道现代社会的环境污染,然而很少人去思考过它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我们和后代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的影响。最近,《科学》杂志连续4期以「地球的状况」 (State of the Planet)为题发表了多篇这一领域的学术论文;《自然》杂志也在12月4日有数篇这类文章,指出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
在 12月5日《科学》杂志上一篇题为「全球空气质量及污染」(Global Air Quality and Pollution)的文章中,日本科学家Hajime Akimoto研究了环境污染及现代交通工具对大气、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比如,气溶胶(Aerosols) 以及氮氧化物 (Nitrogen Oxide)是一些已知的污染因素。而且,亚洲地区的污染已经超过北美和欧洲。文章作者指出,很显然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球各国的努力。
发表在同一期《科学》杂志上题为「当代全球的气候变化」(Modern Global Climate Change」)是报导了美国「海洋及大气管理局」(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文章中指出,当代社会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的行为引起的。具体来讲,石油及矿业的开,能源的利用,土地的不合理使用,都会改变大气的成分。
报导中说,尽管人们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有所进展,但还存在许多未知因素,比如气候变化的速度会有多快。这些未知因素使得科学家们尚无法预测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后果到底有严重。
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还在加剧,这也意味著我们正在给人类未来的生存造成越来越大的难度。因此,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
一、前言
自从有人类以来,为了求生存以及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人类不断向大自然争取生存空间,成为影响环境变迁的因素之一。人类居住越久、人口越多的地方,受到的影响也越大。当人口稀少、科技不发达,人类焚烧森林扩张耕地,对大自然的影响是区域性而且缓慢的。随著人口快速增加、科技不断突飞猛进,人类的影响不断加速而且扩大影响范围,以时日演化成森林缩小、土壤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降低生物的多样性、沙漠化,甚至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迁。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地制造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温室气体。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不再只是局限於地表,而是扩张至大气,而且藉由大气的运动,将影响逐渐布及全球,大幅提高了全球暖化的可能性。科学家也因此惊觉到气候不只变幻莫测,更可能因人类的过度发展而发生更剧烈的变化。1980年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迅速上升,不寻常的天气与气候现象频频发生频率,使得气候变迁突然成为世人瞩目的议题。
本文从科学的角度,讨论温室气体增加可能产生的气候变迁,预测气候变迁所面临的科学问题,以及我们应取的态度。
二、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一自然现象,自开天以来,就存在於地球。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在辐射平衡状态下,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 -18° C,比目前地表的全球平均气温15° C低了许多。大气的存在使地表气温上升了约33° C,温室效应是造成此一温度差距的主要原因。地球大气中的许多气体几乎不吸收可见光,但专门吸收地球放射出去的辐射。这些气体,允许约50%的太阳辐射穿越大气为地表吸收,但却拦截几乎所有的地表及大气辐射出的能量,减少能量的损失,并且再将之放射出来,使得地表及对流层温度升高。大气放......>>
问题七:答案及详细过程 3.
原式=lgb/lga+lga/lgb
=(lg2b+lg2a)/(lga+lgb)
韦达定理得
lga+lgb=1
lga*lgb=-2代入得
原式=(1+4)/-2=-5/2
4.log2(ab)=log2(a)+log2(b)
因为a>0,b>0
所以log2(a)>0,log2(b)>0
log2(a)+log2(b)≥2根号log2alog2b=16
最小值16
高中哲学问题
随着全球对灾害风险管理的承诺和投资的不断增加,相关工作人员和政策制定者也在逐渐加深对优秀做法、成功的促进因素和障碍的理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适应领域的创新研究,可以为有效适应项目的基本要素快速提供有价值的评价指标。近期,为应对各种冲击和胁迫(包括致灾因子和气候变化效应),从事发展和人道主义事业的工作人员就如何提升恢复力开展了建设性的讨论。讨论过程中发现,从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两个方面取得的经验及面临的挑战等具有明显的重合,因此,对取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的综合措施逐渐达成共识。
基于以上逐渐增长的认知,形成了以下“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的10项原则”11。整体来说,这些原则为从事发展和人道主义事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系列提升灾害和气候恢复力的标准,这些标准适应于多个领域和不同情景下的项目周期。
(1)增强对致灾因子和气候变化的认知:危害、气候变率及气候变化会对相关区域和人群产生影响,通过加强对其历史变化、当前状况和未来趋势的认知,为人类决策和行动奠定基础,从而提升灾害和气候变化的恢复力。这些认识需要包括多尺度的灾害和气候变化影响,如区域和地方尺度。通过促进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风险分析过程并分享经验,增强G其对致灾因子和气候变化的认知。
(2)增强对暴露度、脆弱性和能力的认知:评估群体、系统和的脆弱性和能力,应该是确定项目的实施区域、目标人群(包括对脆弱性具有不同认知的人群)和项目目标的决策基础,也是确定能够提升灾害与气候恢复力的各项措施的决策基础。这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影响,还应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影响。通过过程参与和经验分享,增强所有利益相关者对暴露的成因、脆弱性和能力的认知。
(3)明确权利与责任:国家和地方应当成为灾害风险管理与气候变化适应的责任主体,提高人民对权利的认知,并保障人们享受其应有的权利。治理G体系和政策环境需要保障面临风险或受灾害和气候变化影响的人群享受其应有的权利,使他们有权要求承担决策和行动的责任。此外,其他利益相关者,如非组织,应该补充和促成责任主体和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
(4)加强受危人群的参与和行动:所有处于风险的人们都有权利参与到影响他们生活的决策过程中。人们对影响的直接认识是保障他们根据经验分析并取行动的重要基础。受危人群自身及其委托代理人决定了提升恢复力策略的持续性。因此,所有制定政策的过程和行动都需要受危人群的直接参与,包括女性、男性、儿童及高风险人群。
(5)促进系统性的参与和改变:由于危害和气候变化影响导致的脆弱性和暴露度存在多种成因和驱动力,提升灾害和气候恢复力的策略需要全社会和所有部门的参与。多部门和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目标是将灾害与气候恢复力提升作为发展规划的核心。所有参与者对这一目标的承诺应该反映在各自的政策、规划和预算中。
(6)促进多层级的协同配合: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对家庭、社区和地方取的行动至关重要。类似地,一项政策或者法规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取决于各级的执行度和与受危人群的相关度。各层级取的决策和行动应当互为借鉴,并与发展规划协调一致。
(7)借鉴并建立多渠道知识体系:灾害和气候变化风险分析应当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补充当地传统的认知,从而促进新认知的形成。提升灾害和气候恢复力的措施应促进有效措施的重复实施,鼓励自主性创新和引进适合的外来技术帮助解决新的或者加剧的挑战。监测和评估已经实施的策略和项目,确保知识的吸收和经验的分享。
(8)秉持灵活性和响应性:由于气候变化的效应和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局地水平其不确定性更高,而且许多动态过程(诸如城市化和环境退化G)均可以影响暴露度和脆弱性,因此,灾害和气候变化风险分析需要考虑新知识。同样,提升灾害和气候恢复力的项目和策略也应保持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发生的新情况。
(9)注重不同时间尺度:分析过程、策略制定和项目设计均需注重当前已知的风险和未来可能的情景。不能忽视对已知危害发生的防范工作,使其支撑气候变化中的长期影响及其他潜在的、未知的冲击或胁迫的适应能力建设。此外,需要根据时间尺度进行相应的分配和适应活动的规划。
(10)遵循无害原则:提升灾害与气候恢复力的策略和项目要始终包含对其潜在负面影响的评估,包括引发的冲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现潜在的危害,需要将能够大幅降低或去除负面影响的措施纳入实施策略和项目设计中。为了避免产生错误的认识,或者促进不当适应G,项目要始终基于多灾种和多影响进行评估。
本指南的第3章至第6章阐述了在项目实施周期中、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情景下如何应用综合方法进行灾害风险管理与气候变化适应。
案例分析:越南中部沿海省份适应逐渐增加的气候变化脆弱性12
项目实施地:越南
项目实施方:世界宣明会
沿着越南3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低洼河流三角洲,当地居民以水稻生产和近海养殖为生,他们面临的重要长期威胁是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盐水入侵13,更直接的威胁来自日益严重的台风和日益频繁的洪水。
2005年,世界宣明会开始在越南中部沿海省份广义(Quang Ngai)省开展工作,当地社区受灾害影响严重,恢复生产面临巨大困难。为了提高当地的适应能力,其中一个项目关注于利用各种现有的当地资产,提高社区对灾害和极端气候的恢复力。在37个小村庄建设了43处中小型的基本设施,包括为保障雨季交通畅通的田间道路养护和硬化,以及避免儿童接触污水的操场垫高。49个村庄的1000多户还获得了修缮房屋的。项目还关注为家庭创造可替代的经济收入机会,以使他们不再依靠种植单一作物来维持生活。2583户家庭得到了创造额外收入的支持,诸如种植竹子或出售农产品,而非单一种植水稻和水产养殖。
以学校为本的项目,确保儿童能够获取面临灾害时充分判断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和信息。项目执行过程中,红十字会为社区的备灾信息传播提供了无线通信系统和广播站。该项目还开发了家庭和村庄灾害风险管理(DRRPs),有助于制定和取灵活的前瞻性决策和治理措施,并通过与省、市、区县和社区水平的规划相结合,促进多层级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为了加强受危人群的参与和行动,项目中选出100多个村庄协调员,组建了10个营救小组,对他们进行自然灾害减缓和医疗救护方面的培训。相应地,他们帮助10个镇子、50个村庄及7000多户家庭制订了自己的灾害风险管理,这些都纳入到地区和国家已有的规划中。以学校为本的灾害防范项目直接提升了儿童的,惠及500名教师和2万名学生。
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吸取了以下经验:①在现有的框架内开展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并将其纳入当地的规划是获取支持并为当地项目争取的关键;②虽然创造有利环境和鼓励创新对促进发展替代生计措施至关重要,但是大多数接受小额的家庭所能投资的范围非常有限,多数都是投资于种植竹子、生产鱼子酱和种植蔬菜等,导致这些产业的市场饱和,广义省与主要商业中心的遥远距离放大了这一饱和现象;③由于缺乏维持新生计活动所需的劳动力、知识、土地和市场链条,不是所有的生计项目都能取得成功,因此,在发展多样化的生计活动时,需同时提供相关的技术,这对确保适应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有些新的经济收入方式并不成功,例如在河岸边种植竹笋并没有增加经济收入,因为在竹笋还未长成之前已被洪水淹没,这说明仅拥有资产还不足以提高适应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定人们具有相关的劳动力、知识、土地和市场链条,保证从出售竹子和家庭农产品中获得收益。然而,种植竹笋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技术知识的增长是一项长期投资。项目结果证实,技术知识的长期投资对于那些需要快速提高收入的社区来讲是一项挑战。
常见问答
1.灾害风险管理与气候变化适应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灾害风险管理与气候变化适应具有相似的目标和共同的效益,因此,它们两者之间紧密相连,两者均关注如何降低人们面对危害的脆弱性,提高人们预测、应对和灾后恢复的能力;由于气候变化增加了与气候相关的致灾因子的频率和强度,取灾害风险管理措施对支撑社区适应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并非所有的灾害致灾因子都与气候相关。与气候(或水文气象)相关的致灾因子主要包括洪水、干旱和风暴,与气候相关的灾害风险管理同样可以应用于地质致灾因子(例如地震、台风和火山爆发)、技术致灾因子(例如工业、化学泄漏)和冲突。同样地,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不一定都是危害,其中包括影响社区的长期效应,例如温度升高、季节规律异常、降水格局变异和海平面升高,还包括对粮食和食品安全、健康和贫穷的后续影响。
2.气候和天气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区别在于时间尺度。天气是指从数小时到数天的温度、降水和风的变化;气候是指天气条件的长时间尺度(大于30年)的平均态。
3.如何处理气候预测中的不确定性?
虽然气候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但是气候变化科学的主要结论是基于多个事实的,这些事实证明地球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这一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由于气候预测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同时气候变化涉及人类生活的多个方面,气候变化行动的决策不仅需要基于科学上的考虑,还需要考虑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
4.气候变化适应是唯一的措施吗?
答案是否定的。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全世界还致力于解决其成因——温室气体污染。如果继续按照当前排放趋势发展,全球平均温度将在未来50年内上升2℃~3℃,到21世纪末有可能超过5℃或6℃(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2006)。这将带来多种严重的后果:从永久冻土融化到热带雨林消失(贮存的碳随即消失),几乎所有极地冰川将消失,极地冰盖融化。一旦达到2℃~3℃的升温阈值,阻止全球变暖将变得极为困难。
因此,人类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全球变暖危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这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付出巨大的努力。
然而,尽管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减少排放,有些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总量的一小部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却最为严重,需优先取适应措施以应对潜在的影响。
5.人道主义救援取灾害风险管理是否现实?
即便是在需求紧迫的情况下,人道主义援助的各种方式也可以提高个人、家庭和社区自身及当地机构的恢复能力。例如,现金发放可以平衡人们在紧急需求和保护生计资产之间的矛盾,避免增加他们的脆弱性。当国际组织与当地组织合作分配紧急援助物资(例如临时性避难所)时,双方可以互助,一方面,当地组织可以帮助国际组织有效分配紧急援助物资;另一方面,当地组织可以从灾害救援中获取经验,帮助他们提高社区的备灾G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不同的灾害情景提供有效的人道主义援助,同时人道主义援助也是人们的一种现实期待。更多相关指南,请参见5.2 人道主义危机的早期恢复部分。
在缓发性灾害中有更多机会降低当前和未来灾害的风险。发展和人道主义组织可以提供援助,帮助人们降低患病的风险,例如,在易旱区修复水源,为洪涝区提供饮用水消毒用的氯及相关知识;他们还可以为加强早期预警系统G提供技术支持,改进疏散流程,提升地方评价和降低风险的能力。获取更多指南,请参见5.4缓发性灾害部分。
环球人道主义应灾最低标准的若干核心标准与灾害风险管理相关。获取更多相关的实际行动、指标和指南备注,可以参见该环球手册(工具和第114页)。
工具和
更多信息和链接,请参考工具和第11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第四章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供大家参考学习!
呵呵,其实这道其实玩了把文字游戏
这道答案①③④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你材料没有仔细读
首先①④ 你都选了说明这则材料大意你还是懂了
③其实是要选进去的,注意材料提到“气候变化已经不再是环保主义者、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地球人息息相关。”这是对过去认识的辩证否定即“③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②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为什么不选,请认真读取材料信息“一种值得期待践行”有没有践行呢?没有。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以人为主体,客观世界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你说材料中提到了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吗?
“低碳生活”还仅停留在认识阶段,还没有做到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其实很多国家并不愿意践行。比如前不久举行的坎昆国际气候大会,很多议案都不了了之了。前年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也仅仅达成最低共识。,所以②实践与认识的统一肯定不选。
高中政治学习法,本人原创:
://zhidao.baidu/question/185480766.html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答案: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B 2.B 3.D 4.B 5.B 6.C 7.B 8.D 9.B 10.A
11.(1)一致
(2)温暖 寒冷
(3)温暖 2~3 寒冷 1~2
12.(1)A
(2)欧洲 北美洲 亚洲
(3)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过度砍伐森林等 极地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增强
(4)全球大多数国家正协同一致,应对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危险的气候变化问题。美国是全球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排放量几乎占全世界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应加入国际社会的行动,应该为遏止全球气候变暖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言之有理即可)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地球的气候处于不断变化的,最近的一次小冰期是明清小冰期,之后到现在处于温暖气
认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人为因素人为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近年来,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另一面,砍伐森林、耕地减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间接改
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是:太阳的异常活动。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收藏推荐 过去,人们一直把本世纪全球气温升高归咎于人类文明带来的温室效应,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太阳自身的变化或许是导致地球气候变化的另一要素。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太阳的易变性才是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现在,专家们正对太阳有可能引起地球变化的3个方面进行探究:太阳的全亮度,被认为是影响地球温度变化的因素;太阳的紫外线,被认为是影响风力和大气臭氧含量的因素;太阳的磁暴和亚原子微粒暴,被认为是影响地球降水量和云层覆盖量的因素。引起所有研究气候变化科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事实是,从1880年至今,全球的平均气温似乎在逐渐上升,升高了近1华氏度。其原因何在?许多科学家说,他们无法确知气候变暧有多少由大自然引起,又有多少来自人类的活动。人们普遍认为像二氧化碳这样能够释放热量的气体是气温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二氧化碳既是大气中的一个自然部分,又是由全球汽车、工厂以及油、煤和木料的燃烧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正在不断增多,而且这些气体阻碍了太阳光反射回太空,使地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楼上的回答基本上属于胡说八道,楼主如果想知道相对正确的答案,可以听听我的意见,当然我们所有人都不是科学家,回答的也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不过是非对错,个人心中自有答案!
如果你不嫌看的累,我可以给你彻底解析下气候问题。
首先我明确一下,气候并没有任何问题,基本上这就是真实情况!
从历史真实的资料来看,从二战结束,到75年,这段时间,全球气候是逐渐变冷,然后从75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气候是在变暖的,从2000年到2010年,气候没有继续变暖的驱使,有专家认为,气候已经逐渐开始变冷。
我们来解析下上面的资料,你可以发现,二战结束后,工业高速发展,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气候并没有变暖,反而在75年后到2000年,气温提高了,然后到目前为止,气温又没变化了,可见,气候是有一个曲线上下浮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是25年左右。而这与二氧化碳,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如果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气温升高,那么二战结束后就不可能会有气温变冷的过程。
然后我们在来说说二氧化碳,从理论上来看,二氧化碳的确是个“保温气体”,但是我想说的是,人类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事实上是很微不足道的,二氧化碳占据大气的含量是0.054%,每年,细菌和落叶腐化过程中产证的二氧化碳大约是1500亿吨,与人类有关的活动,包括呼吸,以及汽车尾气,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是65亿吨,这个数字,连每年火山喷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要少很多。
而且,从研究冰层样本中表面,地球上存在多次冰河期和高温期,但是这和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有明显的区别。历史上的气温,总是在到达巅峰之后数个世纪后,二氧化碳含量才会到达巅峰,但是二氧化碳到达巅峰后,气温已经逐渐趋于变冷的过程了。
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高气温时期,由于气温逐渐变高,所以海洋里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所以才引起了高二氧化碳含量,等到气温逐渐降低,二氧化碳的释放才逐渐停止,直到不释放,最后开始“回收”二氧化碳,所以,气温的高低才会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调。
通过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以往理解的,二氧化碳引发高气温,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最终答案,是气温影响二氧化碳的含量。
另外再补充一点,说道保温气体,二氧化碳的保温效果其实相对是比较差的,比谁差呢?比水气差,而且是差很多~~
综合上面的说法,可以得出最终结论,气候变暖的过程,事实上是地球气候一个正常的变迁,从历史上看,地球上有比现在更温暖的时期,就是中世纪,那个时候的世界社会相当的富庶,欧洲大部分的知名教堂都是建造在那个时代,而在中国,正在经历封建社会的巅峰——盛世!另外在工业革命时期,是历史上有名的冰河期,当时泰晤士河都结冰的,冬天经常有小贩在冰面上开店。所以气候并没有什么问题,气温的高低变化,就如同一年有四季一般正常
那么你可能会想了,为什么明明气候没有问题,现在“低碳”口号却喊的那么响呢?
那我来告诉你,哥本哈根会议,说是拯救地球的会议,其实,是经济发达的大国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而搞的政治阴谋,环境,只是被利用而已。
全球气候问题,起源于英国,倡导者是著名的英国首位女性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为她在竞选的时候,英国有酸雨的现象,由此她提出了全球环境恶化,保护全球环境的竞选口号,这个口号正好迎合了民众的两个心理,一是二战后,因为的存在,人类对自身拥有巨大力量的盲目认识,自以为可以摧毁地球;二是对“自己拥有巨大力量”的恐惧,害怕被自身的力反过来毁灭。所以撒切尔利用了这个口号,成为了第一任英国女首相。而此法固然会被各国政客广为利用在各个政治、经济领域,尤其是经济。
世界经济好比一盘水,世界各国就好比托著水的盘子。如果你端平盘子,那么盘子里的各个部分的水含量就是一样的,如果你端不平,那么势必盘子里有一部分得到的水多,一部分地方得到的水少,而以美国为首的大国,就希望,这个盘子能倾斜,自己得到的水多一点。
所以,大国就丢出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正义旗帜,并且把这个口号喊的响亮,喊的正义,把环保列为道德的制高点,自己就可以"挟环境这个天子而令不臣”,谁要是不听他的,他就可以利用这个来制裁你,而且是师出有名手段还可以非常残忍,就如同中世纪教徒处罚异教徒一样,是可以动用火刑的。你要明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意味着产量下降,经济发展减缓,你发展的慢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优势就更明显,经济这盘“水”,就会倒向美国这边,美国的“水”自然就会增加了。
美国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胜国,成功的划分了二战后的经济,其内容是,非洲,亚洲,南美出口原材料,廉价的粗加工商品,由美国为首的第一、第二世界国家(北美、西欧)负责物流、广告营销、设计、包装、零售。最终的产品,由本国消化,或者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这当中,原材料的出口已经产品粗加工利润最为微薄,而物流、广告营销、设计、包装、零售利润最为丰厚,所以西方列强国家富庶,我们穷。这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精心规划的。
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见得满足现状,都想办法发展,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会破坏西方发达规划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时候,那西方就不会再容忍了。他们精心炮制出了“保护世界环境”这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惊天大!
除此之外,还有更现实的问题,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产生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如何处理好就业率,是摆在办公桌上的大难题,本人是蓝领阶层的代表,所以自然是要增加工人的工作岗位,为此,美国打出了两计重拳。
第一击重拳,打向了日本,就是日本丰田,美国通过打击丰田及其他日本高档商品,减少了进口高档的销量,降低了美国商品的成本,增加了美国商品的销量和利润,这个不在这里多说,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第二击重拳,直击中国。由于增加了以汽车业为首的工业不足以满足美国的就业率,也达不到许诺的增加300万就业岗位的承诺,所以有必要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就把目标定为了节能环保新能源行业。但是美国也要确生产出的节能环保新能源产品有地方可卖,美国就把目标定在了中国。
首先,美国打了一计虚拳,要求人民币升值。
那么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从表面上看,这是美国为了限制中国的出口,让美国的购商买中国的廉价商品成本提高,从而把购目光转回到国内,这样,美国自己的工厂就会开工。
然而,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致命的,人民币只要再提高5~7%,中国工厂就要倒闭,而美国是希望人民币升值30%,这根本就是要中国企业去死。
之后,美国就威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且成功的说服了欧盟共同给中国施压。
但是,美国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要把中国马上置于死地,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把中国拖到谈判桌上来谈判,并且增加了谈判筹码。
果不其然,中国就真的回到了谈判桌上,并且完全照着美国人的思路走。中美达成了以下共识
1、美国不再提人民币升值;2、美国考虑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体制(看清楚,是考虑,而且没说考虑多久);3、有中国出资,美国“帮助”中国制造三座第三代技术核电厂(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了更安全更经济的第四代核能产品)。
说道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吧,美国的这计重拳,其实是要为美国的节能新能源产品,找个买家,而且是强迫别人买,这个当年英国为了取得在中国的经商特权而打的战争,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气候危机根本不存在,存在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对抗,政治家永远是黑暗的,这依然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如果说真的有气候危机,那是指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制造气候恶化的象,来剥削我们发展中国家。事实上,现在社会名义上是要保护环境,而实际上做的是破坏环境,太阳能电板所用材料是多晶矽,这东西在制造过程中是非常破坏环境的,我们的环境危机,真正来源正是这类东西,垃圾围城,水污染才是真正威胁我们和自然界的元凶!而不是二氧化碳。
为了保卫我们的经济(而不是环境),我建议大家,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们要做的、我们能帮助国家的地方在于: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尽可能去购买国产货,去国内企业、商家消费,让人民的财富留在国内,而不是被外国人赚走。让我们国内企业多赚钱,他们才有条件给员工更多工资,有了更多的工资,才能更加促进消费,振兴中国的零售业,使得中国经济走入一个良性回圈,这样我们的经济才会更发达,我们每个中国人才能受惠,我们的国家在对外谈判上,才有更多的底气! 至于环境,我只是希望 *** 能尽快解决水污染和垃圾围城!
知识和观点是学习的,文章是自己写的,是非对错,我们心中自有答案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在因为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大量的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后南北极的冰雪迅速融化
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那么到那个时候人类的住房问题会更加整张
但我们只要保护好环境不会有那种情况出现的
《自然地理》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区域性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人口剧增因素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著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土地遭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但到当前2014年,人类活动由于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森林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20世纪,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专案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人们大量砍伐树木,使二氧化碳超过一定含量,这样就像给地球穿了一个棉袄,这样会产生温室效应,地球就会变暖,冰山就会融化,海平面就会升高,天气就会异常。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 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区域性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地下水有关。《中国环境报》200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