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气候环境风险效益抽样采集表_气候环境风险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灾害与气候变化风险的概念2.为何如今全球气候灾害频发呢?该如何携手应对全球气候灾害风险3.各阶段环境影响与环境风险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曾经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了一个词?气候临界点?。通过这个词,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代表着地球生态稳定的关键因素,根据科学家的发表的文章,地球的气候临界点有15个。这15个临界点共同维护着地球的生态稳定。一旦这15个气候临界点都被激活,那地球的生态将陷入
1.灾害与气候变化风险的概念
2.为何如今全球气候灾害频发呢?该如何携手应对全球气候灾害风险
3.各阶段环境影响与环境风险
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曾经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了一个词?气候临界点?。通过这个词,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代表着地球生态稳定的关键因素,根据科学家的发表的文章,地球的气候临界点有15个。这15个临界点共同维护着地球的生态稳定。
一旦这15个气候临界点都被激活,那地球的生态将陷入不可逆转状态,全球气候将面临崩溃局面。今年是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去年科学家对地球气候发出了警示,今年同样也发出了警示,而且是更严重的警示。
澳大利亚气候学家最新指出,地球上的15个?气候临界点?目前已经被激活9个,占到了一半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每激活一个?气候临界点?,意味着地球的生态离崩溃就近一天。
一旦它们全部激活,地球系统将走向?不可逆转?的局面,那个时候不管我们如何进行环保努力,地球的生态也会一步步恶化下去。要知道,地球作为一颗美丽的生命星球,它本身就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地球系统在漫长的数十亿年生命岁月里,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大小生态灾难,可是每一个灾难之后,地球系统都能够自我修复。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地球的生态修复能力有多么强大。而地球生态能够修复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代表着系统稳定的15个?气候临界点?不能全部激活,一旦全部激活,那地球的生态就会变成像很久以前的火星一样彻底崩溃,再没有修复的可能。
进入2020年以来,气候的变化可以说是越来越强,越来越差。今年五月份,北极迎来了38度高温,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相信在过去,有人说北极的气温会达到38度,估计没有一个人会相信。要知道北极那可是地球的两个极寒之地。
可是在2020年,这样的极寒之地却迎来了38度高温,虽然这个温度只是持续了短暂的一段时间,但是它给我们发出的危险信号却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地球环境再一次大幅恶化,除了北极的高温之外,还发生了甲烷的爆发。
而我国今年更是迎来了非常严重的连续性强降雨,南方的很多城市都迎来了严重的考验。极端性高温,干旱,强降雨,强风暴等等已经成为了近来的家常便饭,而且这种趋势每年都在加强,这就是气候不断恶化的表现。
这些气候不断恶化的结果会导致剩下的6个?气候临界点?也会面临着不断被激活。科学家正是看到了这种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气候危机,所以才每年不断发出警告,而且警告越来越严重。并且在2020年,科学家还将?末日时钟?再次进行了一次大调整,调整到100秒。
这个?末日时钟?是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科学家共同在1947年设置的,最初的时候这个时间设置是比较长的。可是随着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这个?末日时钟?设置的时间越来越短,今年的100秒是自1947年以来首次进入两分钟以内,这表示着人类的真正危机到来了。
地球曾经经历过很多次的生态灾难,可是那些灾难都是大自然主动进行的调整。那样的调整时间比较漫长,而且过渡比较温和,大自然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在剧变之后恢复过来。可是现在我们要经历的危机却是人类造成的,而且不会给我们很长的时间。
要知道人类工业快速发展的时间到现在不过才百年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将地球的生态变得非常糟糕。可以想象一下,再过100年,地球的生态会恶化到何种程度,有可能15个气候临界点会全部激活。那个时候,地球将真正进入不可逆转的末日危机。
所以,科学家一直都在呼吁人类该苏醒了,气候危机已经到来了,人类的危机也到来了。如果我们还不重视环保,还不把它当一回事,那么地球的?报复?会越来越严重。现在很多人都在经常抱怨各种严重的气候灾难,比如南方的朋友近一个多月以来非常不好受,持续的暴雨让很多人不断转移,带来了各种损失。
而这种暴雨灾难难道不是人类造成的?其实我们抱怨大自然的无情就是在抱怨人类自己,是我们无节制的破坏让地球变成了现在这样。即使如此,大部分人还是没有醒悟过来,环境破坏仍然在持续,抱怨每年还在继续。
或许等到15个气候临界点全部激活之后,地球生态彻底进入不可逆转局面之后,人们才能够真正醒悟过来。只不过,那个时候再努力环保已经太迟了,地球将进入末日倒计时。也许数百年之后,地球就会变成现在的火星,如果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星际航行的技术,还无法向其它星系移居,那等待人类的将是文明的终结。
其实,如今地球气候的危机很多人都可以看到,每一个都能看到,感受到每年的气候在不断恶化。可是我们大部分人做不到真正环保,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利益问题以及人类的自私特性。每一个人都期望别人去环保,而自己却不当回事。
灾害与气候变化风险的概念
1、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3、生物多样性减少
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4、酸雨蔓延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
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5、森林锐减
地球上,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6、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
7、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8、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9、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
人民网-地球哀鸣威胁人类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为何如今全球气候灾害频发呢?该如何携手应对全球气候灾害风险
1.1.1 灾害风险
从事发展和人道主义事业的工作人员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赋予女性、男性和儿童人权并保障他们的权益G。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发展战略和人道主义行动需要纳入相关措施,以降低主要风险。然而,一直以来,灾害G带来的各种影响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据记载,仅在2001—2010年,平均每年受灾人数达2.32亿人,造成10.6万人死亡和10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1。除此之外,无数规模较小且鲜有报道的灾害也不断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生计G带来沉重的压力。
通过快速地提供紧急援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然而,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发展过程中未考虑到风险G管理。灾害发生是有条件的,当危害G(如洪水或者地震)发生在生命、财产和环境暴露和脆弱的地区时,通常会形成灾害。
因此,通过实施减少脆弱性G和暴露度G的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灾害风险,进而促进减贫和社会公平。在灾害和其他危机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的规划和实施中,需要保障受影响群众的短期与长期的生命安全和其他基本权益,这一理念称之为灾害风险管理。
专栏1.1 灾害和灾害风险的定义
灾害G:在发展和人道主义领域,灾害指对社区或社会的人民生活造成广泛而巨大损失的情境,大多数人在没有他人援助的情况下,很难从灾害中恢复过来,而这些援助通常来自于该社区或者社会圈子以外。灾害通常造成大范围的生命损失、基础设施和其他资产的损害,对人民福祉、安全、健康和生计产生影响。有些灾害的影响会立即显现,而一些灾害的影响可能由于人们响应和试图恢复的方式不当而加重。
灾害风险G:指发生在未来特定的时间段,在社区或社会中可能对人们生活、健康状况、生计、财产和服务等方面带来潜在损失的事件。
1.1.2 灾害风险管理
灾害风险管理被定义为:“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管理致灾因子,降低灾害风险的理论与实践,包括降低对致灾因子的暴露度,降低人们的脆弱性和贫困,优化土地和环境管理,完善应对不利事件的防范工作。”2
世界各地人民一直致力于寻找降低灾害风险的途径。有些地区将多样化生计策略(例如捕鱼、农耕和打工)与降低脆弱性和减少当地损失相结合;有些地区通过社交网络获取优良牧草或即将发生的灾害(例如洪水)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然而,在某些地区,边缘化和贫困阻碍了当地居民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农村迁徙到城市的居民面临不熟悉的生活环境,缺乏应对新生风险的知识和措施。当今社会逐渐认识到,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尊重、履行和保障人权,有责任降低灾害风险;同时国际社会有责任为履行这一义务提供支持并创造有利环境。2005年世界减灾大会上,168个国家和所有主要的发展和人道主义组织签署了《兵库行动框架》(HFA),通过了一项为期10年的多组织和多部门参与的灾害风险管理计划,致力于构建灾害恢复型社会。
自《兵库行动框架》签署以来,许多政府出台了灾害风险管理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建立了早期预警系统G,提高备灾G水平。然而,《兵库行动框架》所提出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未能充分保证受危人群全面参与到风险成因、风险评估、规划和项目实施过程等方面。通过动员从地方到国家层面的所有灾害风险管理部门和利益相关者G,转变各个国家的发展体制,仍需要作出巨大努力。
专栏1.2 《兵库行动框架》
《兵库行动框架》提出五个优先行动事项:
(1)通过实施领导负责制、出台相关政策、组织项目、分配相关资源等举措,使灾害风险管理成为政府工作重心之一。
(2)识别、评估和监测灾害风险,优化早期预警系统。
(3)提升全社会对风险的认识并提供抗灾减灾信息。
(4)优化所有部门的发展规划和灾后重建计划,降低与社会、经济、环境及土地利用相关的脆弱性。
(5)增强备灾能力,促进全社会的有效应对。
资料来源:UNISDR.2005.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5—2015:Building the Resilience of Nations and Communities to Disasters.
1.1.3 气候变化风险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和对全球气候变化G科学认识的深入,采取更广泛的应对措施降低气候变化风险迫在眉睫。
专栏1.3 气候变化的定义
气候变化有很多定义,本指南中对气候变化的定义是:气候系统的长期平均状态的改变,诸如数十年或者更长时间3。
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显著增加4,诸如化石燃料G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G(例如毁林G)。温室气体是地球大气层中的自然组成成分,为地球上的生物保存热量。但是,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大气层中的热量增加,从而导致气温升高5。
预测的气候变化包括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冰川和冰盖融化、降水格局变化和异常等。这些变化将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将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以及更多渐进变化G带来的巨大影响6。气候变化的特点、强度和持续时间因地而异。降低气候变化影响的努力被称为气候变化适应。
1.1.4 气候变化适应
气候变化适应是指由多方参与的管理气候变化风险的行为,为了满足不同参与者的目的,气候变化适应有许多技术上和科学上的定义。本指南中气候变化适应的简化定义如下7:
(1)为适应平均温度、海平面和降水的渐变而采取的应对行动和措施。
(2)与频率和强度增加、不可预测的极端气候事件有关的风险减少和管理行动。
一直以来,人类都在采取各种措施适应气候变率G,例如,种植晚移栽水稻品种或者选择其他生育期较短的作物。然而,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渐超过受危群体传统的应对和适应气候变率的能力G,而且增加了人们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性和暴露度,从而加剧了人们的脆弱性。
政府和公共机构逐渐认识到,如何将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纳入各个部门的规划,以及各个层面的执行情况关系到社会安全、减贫和社会繁荣。在倡导优先保障高风险地区的女性、男性和儿童的权益,以及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与当地发展项目相结合等方面,发展和人道主义事业的工作人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手段,气候变化适应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这是因为气候变化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帮助受危群体:①分析当前的灾害特征、增加的变率和未来趋势;②管理风险及其不确定性;③提升适应能力8。
表1.1 与气候有关的致灾因子和效应及适应措施的范例
*列出的例子尚不详尽。设计适应措施时,需考虑当地特殊情况。
专栏1.4 灾害风险的变化
气候变化促使灾害风险改变,不仅导致与气象相关的灾害增加和海平面与温度的上升,而且增加了社会的脆弱性,例如,加重了对可用水资源、农业和生态系统的胁迫。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减少社区脆弱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各阶段环境影响与环境风险
因为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差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也越来越强,所以才会导致经常会有一些气候灾害发生。我们应该携手去应对全球气候灾害,同时也应该保护环境,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虽然我们人类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非常先进了,也的确是有能力登上其他的星球,但是目前为止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眼睛有地球一个,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护地球。
保护地球环境和气候也是全人类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刻不容缓的。在如今的环境下,经常会发生一些非常极端的天气,比方说像暴雨,冰雹等。特别是像现在夏天很多地区的温度都已经非常的高了,甚至是在冰川都已经能够穿短袖了。所以保护地球环境,应对极端的气候,减少风险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有着莫大的关系的。
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也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们要格外的注意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节能减排,出门的时候尽量乘坐公共交通或者是骑自行车,电动车,尽量肩上开车的次数。同时也应该尽量减少塑料制品,比方说像塑料吸管,一次性勺子等。平常出门的时候也尽量自己带杯子,不要经常的使用一次性的塑料杯。你应该努力的去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不要往海洋里扔一些不可降解的垃圾,保护海洋系统的健康。
保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地球的健康适合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地球环境越来越差的话,人类的生命肯定也是会受到威胁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并进,一起维护我们的生存空间。
由于CO2地质封存可能存在着泄漏风险,且对环境影响,以及产生的环境风险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CO2地质封存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需要进行广泛的公众调查。随着CO2地质封存示范工程的陆续成功实施,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宝贵的工程经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强公众对CO2地质封存的信心和支持。若CO2地质封存技术逐渐取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便可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CO2地质封存技术的合法地位。同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如碳税)和环境政策,促进相关行业参与进来,共同积极推动CO2地质封存工程的大规模实施,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针对CO2地质封存示范工程,分析和预测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特别是针对CO2地质封存过程中或闭场后可能发生的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和减缓措施,以使事故发生率、损失规模和环境影响程度达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或者说一个可以控制的水平,有利于我国建立CO2地质封存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体系。
CO2地质封存的环境影响与环境风险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Damen et al.,2003;Heinrich et al.,2003;Saripalli et al.,2003;Johnston et al.,2003;Deel et al.,2007;Solomon,2007;许志刚等,2008;Babel et al.,2009;Bouc et al.,2009;Stenhouse et al.,2009;Duncan et al.,2009; Hill et al.,2009;田中敦子等,2009;Wright和Sawford,2009;Koornneef et al.,2010;奥山康子,2010;刘兰翠等,2010;张森琦等,2010;Li et al.,2011;West et al.,2011)。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可将CO2地质封存的环境影响与环境风险归纳为表7-1所示。CO2地质封存的环境影响与环境风险在每个阶段也各不相同。
(一)灌注过程的环境影响
在CO2灌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影响。CO2灌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植被和风景等)的破坏、噪声、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污染,以及钻井过程的废弃物与化学品产生等方面。
表7-1 CO2封存的环境影响与环境风险
(二)场地关闭及闭场后环境影响与环境风险
CO2地质封存场地关闭及关闭后主要表现为对环境所产生的风险,包括全球风险和局部风险,如图7-1所示。
图7-1 CO2地质封存过程的环境风险构成图
1.全球风险
目前,关于CO2地质封存的科学疑虑主要是将巨量的CO2封存到地下是否可行?是否会发生泄漏?封存年限多长?这些疑问的本质就是CO2封存能否起到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有种观点认为,即使每年的泄漏率为1%,100年后CO2的泄漏量将为封存量的37%,释放出的CO2可能引发显著的气候变化,从减缓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这是不被接受的。
根据对目前CO2地质封存地点、自然系统、工程系统和模式的观测和分析,经过适当选址和管理,历经百年或千年保留在储层中的CO2有可能超过99%。随着时间的推移,泄漏的风险预计会减小(Metz et al.,2005)。未来封存的CO2泄漏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封存场地的地质环境、技术水平和管理等诸多因素。
另外,由于甲烷(CH4)在深部地层中的天然存在,如果发生CO2泄漏,可能会伴随着CH4的泄漏(Quattrocchi et al.,2011)。如果灌注的CO2纯度较低,一些特定的伴随气体,如H2S、SO2和NO2等,将会随CO2一起泄漏出来,从而带来更多潜在的风险,特别是H2S是高毒害的易燃性气体,而且硫、氮等氧化物的大量排放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元凶(Li et al.,2011)。因此,对于非纯CO2地质封存的泄漏需要专门的环境评价和风险管理。
(1)泄漏场景:根据IPCC 2005年报告,CO2地质封存潜在的风险环节主要表现为3种泄漏场景(表7-2),存在以下7种可能的泄漏途径(Metz et al.,2005):
表7-2 泄漏场景及风险水平
1)CO2气体突破毛细管压力后,在盖层中甚至上覆地层中的泄漏;
2)通过断层的泄漏;
3)通过盖层中局部缺陷处的泄漏;
4)储层压力的增加及断层渗透率的增加导致的CO2泄漏;
5)通过没有封堵好的废弃井泄漏;
6)溶解到地下水中的CO2泄漏到储层外;
7)溶解到地下水中的CO2沿着倾斜的地层泄漏到地表。
对IPCC 2005年报告中指出的可能泄漏途径作进一步分析归纳,实际可能发生的泄漏途径主要有以下4类:
1)沿着灌注井或废弃井的泄漏;
2)沿着断层或裂缝的泄漏;
3)沿着储层的泄漏;
4)通过盖层孔隙的泄漏。
其中,1)和2)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3)和4)的发生可能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因此,在环境评价场景设计时,必须考虑各种可能泄漏途径需要的时间尺度,而且必须同时考虑到与各个场景对应的浮力、温度、压力等圈闭要素。
(2)CO2地质封存的风险特征:国际风险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告指出,一般来说,泄漏风险随着CO2灌注的开始会逐渐增大,随灌注结束泄漏风险达到最大;场地封闭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泄漏的风险将逐渐减少(图7-2)。
图7-2 CO2地质封存过程中的风险变化图
充分掌握CO2地质封存场地储盖层特征及其他方面的信息将有助于分析泄漏风险的大小,而监管工作的重点是CO2地质封存工程风险的最高处(Benson,2007)。风险状况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各不相同,局部风险(环境、人体健康和财产权利问题)的管理完全不同于全球风险的管理。CO2从井孔或断层处的突然泄漏(这种类型的泄漏比较容易发现),对CO2地质封存场地附近的当地居民的健康及安全具有最高风险;但根据需要购买的地方排放许可证制度,对于投资者的最高金融风险可能会来自于缓慢而又长期的(更难以察觉地)泄漏责任。此外,风险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均可以通过工程措施进行最大可能的有效防范与管理。尽管如此,日本福岛1号核电站事故给予全人类的教训说明,没有经受过巨大灾害的考验,风险对策或风险场景的确定,从根本上讲可能没有多少真实的意义。
2.局部风险
(1)CO2泄漏对人体健康及人身安全的影响:CO2的密度高于空气,纯度高的CO2气体会下沉,取代氧气,空气中CO2的浓度大于7%~10%时,将立刻危害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灌注井破裂或废弃油气井泄漏有可能造成CO2突然快速地释放。与这种释放有关的灾害主要影响发生地附近的居民、工人或前来控制井喷的人员。控制这种释放可能需要数小时乃至数天,与灌注的总量相比,所释放的CO2总量可能很小。根据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经验,采用工程和行政控制措施能定期对这类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发生快速、突然的泄漏,CO2在空气中的体积超过3%,将造成危险(Metz et al.,2005)。火山喷发导致大量的CO2释放就是很好的例证(Hollo-way,1997)。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1986年发生在喀麦隆尼奥斯湖(Lake Nyos)湖底的火山喷发,使大量蓄积在湖底的CO2突然释放出来,导致方圆 25 km范围内的1700多人和大量的动物窒息死亡。年,同样发生在喀麦隆莫奴恩湖(Lake Monoun)地震释放出的CO2造成37人死亡。1979年,印度尼西亚迪恩火山(Dieng volcano)爆发,释放出20×104 t CO2,造成142人窒息。2006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猛犸象山(Mammoth Mountain)的三名滑雪巡逻员在试图用篱笆隔离一个危险的火山口时,由于高浓度的CO2而死亡,而且,1 hm2的树木也由于CO2浓度过高而死亡(Holloway,1997)。
一般说来,从大规模排放源捕获的CO2中,往往还含有N2、H2O、O2和H2S等杂质气体,如果发生泄漏,导致的环境影响和健康危害要明显高于高纯度的CO2气体。
(2)CO2泄漏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通过未被发现的断层、断裂和井孔发生泄漏,向上部扩散可能影响饮用含水层水质和生态系统。在灌注过程中,CO2的直接泄漏将导致CO2和深部咸水进入地下可饮用含水层,直接影响地下水水质。同时,CO2导致储层中咸水的pH值从近乎中性的6.5降到像醋一样酸的3.0(复旦大学温室气体研究中心,2006)。专家认为,这一变化导致液体溶解了 “大量的碳酸盐矿物质”(Li,2011),释放出的铁和锰等金属元素,以及有机物质也有可能进入到这种溶液中。
(3)CO2封存可能诱发地震:CO2注入储层的孔隙中将使地层压力增加,如果灌注压力超过地层压力,将可能诱发地层裂缝产生和断层移动(Li et al.,2005,2006;Rutqvist et al.,2007)。它将产生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由于高压所形成的破碎带和与之相联系的微地震将提高破碎带的泄漏率,从而为CO2泄漏提供通道;另一方面,高压导致断层活动,可能会诱发地震,从而产生更大的危害(李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