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的危害论文_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的危害

tamoadmin 2024-07-22 人已围观

简介1.随着全球变暖北极熊面临着哪些危害?2.北极地区约200头驯鹿饿死,气候变化或是主因,气候变化给北极地区的动物带来了哪些影响?3.全球变暖为什么会致北极熊灭绝?4.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北极熊很快就要灭绝了吗?5.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动物生存有哪些威胁?全球温度上升带来的后果如下:全球变暖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海冰以及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的冰盖加速融化。统计数据显示,如今每过十年,全球冰盖面积就减少约13%

1.随着全球变暖北极熊面临着哪些危害?

2.北极地区约200头驯鹿饿死,气候变化或是主因,气候变化给北极地区的动物带来了哪些影响?

3.全球变暖为什么会致北极熊灭绝?

4.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北极熊很快就要灭绝了吗?

5.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动物生存有哪些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的危害论文_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的危害

全球温度上升带来的后果如下:

全球变暖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海冰以及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的冰盖加速融化。统计数据显示,如今每过十年,全球冰盖面积就减少约13%。

这种负面影响已经在阿拉斯加等地表现出来,导致大批鱼类和其他动物死亡,沿海地区洪水频发。伴随着大量冰川融水注入海洋,全球海平面显著上升。全球变暖还对自然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报告称,如果全球升温1.5摄氏度,在接受研究的10.5万个物种中,约6%的昆虫、8%的植物和4%的脊椎动物将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如果全球升温2度,相应受影响的则包括18%的昆虫、16%的植物和8%脊椎动物。

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还将导致高纬度苔原和北方森林退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致使海洋酸化,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乃至生存,从而威胁到从藻类到鱼类的庞大生物种群。

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2、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5、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熊面临着哪些危害?

来自个人;

会导致北极冰川融化,而且会导致北极熊的栖息地减少,于是北极熊会逐渐死亡,捕食也困难

但是,如果不愿大幅减少碳排放来为北极熊保留一个完整的家园,还有三种方法能够挽救北极熊:

1.把北极熊饲养在它们目前的栖息地之内或附近。这需要巨额花费,但也能使北极熊存活,还能发展旅游产业,让更多人见识北极熊的超凡魅力。

2.把北极熊养在动物园,或专门为北极熊设计特殊动物园。这将使北极熊物种得以保存,还将为人类提供教育机会。但在遥远的未来,如果环境重新适宜它们生活,要将它们放归自然将极为困难。

3.把北极熊带去南极,专家认为南极的海冰将永远存在。这将对企鹅等南极物种产生严重影响,但如果北极熊能够在离企鹅栖息地很远的地方“定居”,而且彼此都能适应,北极熊将依然作为野生物种存活下来。我们还能将其他北极物种搬去南极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尽管,这种“搬迁”可能对目前的生物系统带来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

北极地区约200头驯鹿饿死,气候变化或是主因,气候变化给北极地区的动物带来了哪些影响?

6月18日,一只北极熊千里迢迢来到俄罗斯觅食的照片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气候变化一直在破坏北极熊的栖息地,迫使它们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当然,全球变暖不仅仅影响到了北极熊,格陵兰岛西北部的生态也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温度上升,融化的冰川释放出的汞物质、、核废料正在影响着全世界。北极熊离家出走俄罗斯有关部门于6月18日表示,一只饥饿的北极熊在俄罗斯工业城市诺里尔斯克郊区游荡,这个地方距离其自然栖息地数百英里。诺里尔斯克郊区距离开阔的海岸约500公里,但当地人表示,这只熊走得很远,穿过了广阔的泰梅尔半岛,才到达这座城市。俄罗斯社交媒体上广泛分享了这只显然已筋疲力尽的北_熊寻找食物的照片。环境保护署官员亚历山大·科罗普金(Alexander Korobkin)告诉法新社记者:“它仍在一家工厂附近活动,警方和紧急服务部门正在对它进行观察,以确保它和当地居民的安全。”科罗普金说,这头熊被发现后,一组专家于6月19日抵达现场,对它进行检查,并决定是否它,考虑带它回北极海岸,还是送到动物园。气候变化和地区的发展,影响到北极熊的栖息地和食物的供应,北极熊逐渐进入俄罗斯北部的人类居住区。2016年,5名俄罗斯科学家在北极特罗伊诺伊岛的一个偏远气象站被北极熊围困近两周,不得不申请救援物资。今年2月,在数十只北极熊进入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几个城镇和村庄后,俄罗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新地岛的录像显示,这些动物在建筑物中漫步,寻找人口稠密的地区。北极熊以北极海冰为食,人们发现海冰中含有一种重要的藻类,这种藻类构成了北极熊70%的食物。但近几十年来,海冰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缩小,这让北极熊感到了饥饿——尤其是在夏季,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可吃的。雪橇犬无雪可划受到气温升高影响的不仅仅是北极熊,气候科学家斯蒂芬·奥尔森(Steffen Olsen)于6月14日在格陵兰岛西北部穿越融化的海冰时,拍下一群狗拖着雪橇艰难地向格陵兰岛西北部走去的照片。拍照片的时候,奥尔森和他的团队正打算去英格菲尔德峡湾地区的一个气象站取设备。当他们走过1.2米厚的海冰时,冰面上聚集了大量的水。他的同事后来在“推特”上分享了这张照片,并告诉粉丝们,“快速融化”已经发生了。奥尔森所在的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马丁·斯坦德尔(Martin Stendel)在接受访时表示,由于海冰非常紧密,几乎没有裂缝,融化的水无法从裂缝中流到冰下,所以这张照片给人的印象是,这些狗狗是在水上行走。自那以后,奥尔森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分享,引发人们对融化的担忧。格陵兰岛的冰盖每年都在融化,这个季节通常从6月持续到明,7月可达到高峰。然而,气候专家表示,今年提早了。欧洲气象模型显示,格陵兰岛部分地区6月12日的最高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40华氏度,并且当天45%的冰盖有融化的迹象,这很可能是融冰季节开始得最早的记录。丹麦和格陵兰地质调查局高级研究员威廉·科尔根(William Colgan)在接受BBC访时表示:“这么早就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融化是非常不寻常的。”科尔根将这次融化与2012年格陵兰岛创纪录的冰盖融化进行了比较。他说,两次被认为是由同样的两个因素造成的。一个是格陵兰岛上空的高压,创造了温暖和阳光充足的条件;另一个是低云层和降雪,这意味着太阳辐射可以“袭击”冰盖表面。林肯大学气候科学家爱德华·汉纳(Edward Hanna)教授表示,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格陵兰岛今年可能会经历创纪录的融化。他说,其后果不仅会影响到当地,也会影响到全球。随着海冰的消失,依赖海冰进行运输、和的当地社区预计将受到影响。汉纳教授表示,在全球层面上,“海平面上升是一个大问题。”全球变暖释放污染冰川融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上述的问题,污染、炭疽热,甚至核废料在冰川融化过程中都有可能被释放出来,给地球上所有生物带来灾难。到目前为止,永久冻土(永久冻结的土地和土壤)正在解冻。在2100年前,30%到70%的永久冻土可能会融化,约有10%的解冻碳可能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来,总计1300~1500亿吨。但是二氧化碳并不是唯一从冻土中释放出来的东西。2016年夏天,一群驯鹿牧民开始患上一种神秘的疾病。当一个小男孩和2500头驯鹿死亡时,这种疾病被确认为炭疽热。它的起源是一具解冻的驯鹿尸体,这头鹿是75年前炭疽热爆发的受害者。人类考古学同样可能很快就消失了。格陵兰岛的一个保存了大约4000年的冰冻的古爱斯基摩人遗址正面临着被冲走的危险。而这只是永久冻土中保存的18万处考古遗址之_,这些遗址通常保存完好,但一旦暴露,它们很快就会腐烂。由于永久冻土的融化,汞也进入了食物链。北极是地球上水银最多的地方。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极地冰和永久冻土中总共含有165.6万吨汞:大约是全球其他土壤、海洋和大气中汞含量的两倍。在有机物质含量高的地方,汞通常与有机物质结合在一起

全球变暖为什么会致北极熊灭绝?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于很多的动物的栖息地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最直观的就是北极的动物们,在北极地区已经有200头驯鹿饿死了,而且现在的北极熊也遭受了很大的困难。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这就值得引起人们的警醒,如果这种异常天气演变成常态,那么例如北极熊之类的极地动物灭绝也许并不遥远。由此看来,及时制定策略,应对全球气候异常现象已经成为人类的首要任务了。

全球持续升温导致南极冰架崩解,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南极的两大冰架先后坍塌,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海床显露出来,在此考察的来自14个国家的科学家因此得以发现很多未知的新物种,有95%的生物是南极本土的,另外5%的生物是在冰架崩解后新生的。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中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迟,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

全球变暖会加速两极冰川的融化速度,导致的结果是海平面的上升,这会缩小动物的活动区域,其次,空气中的CO2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水的酸化,不适宜动物生存再次,动物会因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更加的不适应环境(尽管动物会因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逐渐导致灭绝,使物种多样性降低,这对动物来说是最致命的

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北极熊很快就要灭绝了吗?

现在工业化时代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工厂排放、燃煤、汽车尾气的排放等等原因加速了全球变暖的进程,以前的夏天扇扇子就凉快得不得了,现在每到夏天不开空调就无法忍受,但是开空调也会加剧全球变暖。

我们在尽可能减少废气排放的同时也在积极呼吁大家多植树造林,期望用更多的树木来净化空气,分解废气,但是这样的补救措施远远赶不上生产废气的速度,全球变暖的直接影响就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越来越小冰川融化使得北极熊生活的陆地面积不断减少,温度升高也影响了北极熊捕食,北极熊可能会不小心踩到松动融化的冰面掉入海里失去生命。

同住一个地球,我们要着力构建好命运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近些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和其他原因,地球上许多动植物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地球上物种变少,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生物链中缺少任何一个生物都会对生态链造成巨大影响,人类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丢掉生态文明。

如果北极熊灭绝,就代表着北极冰川已经融化殆尽,全球气温增长到新的高度,海平面也上升到一定高度,陆地被淹,陆地上的生物也会随着北极熊一起灭绝,全球生物数量和种类大量减少也意味着人类的朋友越来越少,唇亡齿寒,不久将会轮到人类自己,这让人无比心痛。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会渐渐被海水淹没,整个地球都会成为一个水球,生物们将会被尘封在水底。没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将会缺氧,海里面的生物也会灭绝,整个地球将会没有一丝生机,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宇宙毁灭。

为了避免悲剧发生,我们必须重视全球变暖问题,让北极熊可以继续生存,让我们可以继续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动物生存有哪些威胁?

近年来,气候变暖对北极熊的威胁刷爆了网络。这里要提醒大家,热议32℃的那个地区位于北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洲一直是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热的,北极熊在这里分布的南限也一直比西伯利亚、加拿大要靠北得多。气候变暖是个长期累积过程,海冰不会因一日高温融化,北极熊也不会因一日炎热而消亡,大家不必对某一地区的局部天气过分担忧。

很多小编把气候变暖和北极熊扯上关系,但并不清楚个中缘由,把海冰季节性消融、北极熊登陆等正常现象都当成了气候变暖的恶果。现在,动物志给大家科普一下北极熊的生活习性,以及气候变暖究竟如何影响北极熊的生活。

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海冰至关重要

要搞清楚气候变暖对北极熊到底有什么危害,必须先弄清楚北极熊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现在在一些媒体的宣传下,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即北极熊的生活必需很低的气温,气温升高北极熊就会被热死,或者因海冰融化而无处可去,就将灭绝。实际上,不同于鲨鱼、鳄鱼这样的变温动物,北极熊所属的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能很好地调节体温,通常不会被直接热死的,在一些温带的动物园里也饲养有北极熊就是很好的证明。北极熊擅长游泳,能横渡大片海域,也不会被淹死。

对恒温动物来说,温度通常是通过影响食物的获取而间接影响动物分布的。北极熊的主食是海豹,其中最重要的是环斑海豹。北极熊虽擅长游泳,但它在水下是游不过海豹这类鳍脚动物的。要海豹,必须要海冰。海冰限制了海豹获取氧气,当海豹浮出水面呼吸时,北极熊的机会就来了。另外,海豹生产幼仔也是要在冰面上完成的。总之,北极熊总是守在冰面上守株待兔,待海豹出现立即捉住并食用。因此,北极熊分布在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被海冰覆盖的地区,主要是北冰洋,还有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北端。

那么是不是海冰越多、越厚,就越好呢?也不是。如果冰面太厚,不结冰的水面很少,海豹因缺乏食物食物、难以接触到空气而数量很少,北极熊也缺乏海豹的场所。这样的环境,它们怎么会喜欢呢?

北极熊环境需求就是这样一种悖论,气温过高,鱼类多,以鱼为食的海豹也多,但海冰少,北极熊无法捕获海豹;气温过低,海豹就少,且海冰太多、太厚,北极熊还是很难捉到海豹。北极熊有一个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实际上所有动物都是如此。

最适宜北极熊生存的环境,既要有封闭的冰面,也要有开放的水面,现在全球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地区是北极圈附近、靠近大陆和海岛海岸线的一些海域。在北极较高纬度地区,一些海域受风、洋流、地形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一些开放的水面,我们称之为冰间湖;冰间湖周围也非常适宜北极熊生存。下图为巴芬湾北方水域的冰间湖。

北极熊生存需要陆地吗?

北极熊是菲普斯1774年定名的,其学名Ursus maritimus含义为"海滨的熊"。这体现了早期博物学者的一种认识:即北极熊是生活在北冰洋沿岸地区的。这里面有个误区,北极熊虽然在靠近海岸的海域里数量比较多,但在整个北冰洋地区都是有分布的,人们在很靠近北极点的地方也发现过北极熊。北极熊不仅是海滨的熊,更是海洋的熊。

北极熊登陆,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哈德逊湾等较低纬度地区,北极熊在海冰完全融化的时候要登陆避难,除了人类垃圾、鲸鱼尸体和真菌子实体以外,在陆地上它们几乎获取不到任何有用的食物,它们能在陆地上捱过这几个月的食物拮据期,靠的是冬季和春季在海冰上的。二是怀孕母熊通常到陆地上挖巢穴生产。她们在穴中生育,并带着宝宝继续在洞里生活三四个月的时间。一旦小熊长到足够大,能适应冰冷的海冰和海水,她们就立即带着小熊返回到冰面上去觅食。

北极熊离开陆地就不能生存吗?过去的博物学者和猎人认为,母北极熊必须要在陆地上建巢生小熊,没有集中建巢地的地方就没有北极熊固定的种群,只是一些流浪者组成的临时性种群。现代科考证明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波弗特海地区的母北极熊就从来不去陆地上生产,因为这里毗邻的陆地——阿拉斯加北部的地形非常平坦,无法形成很厚的积雪,而母北极熊要在早冬就有足够深的积雪供她们挖洞,还要挖洞后继续下大雪把它们盖住。波弗特海的母北极熊一直就在浮冰上筑巢生产,至今也生存的好好的。

另外,动物学家近些年来才发现,北极熊在北冰洋中心的洋盆地区还存在一个种群。北冰洋中心远离大陆,也没海岛,这里的北极熊几乎可以肯定是终生不登陆的。下图为北冰洋洋盆的一只怀孕母北极熊。

北极熊到底属于海洋动物还是陆地动物,一直有争议。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海生陆基动物"。海生,意味着北极熊从海洋中获取食物,是隶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陆基,意思是北极熊需要立足于陆地之上,这里陆地的表现形式是海上的浮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北极熊既是海洋动物,也是陆地动物。有关北极熊登陆的更多资料,可关注动物志阅读,或点击文末链接。

南北方北极熊生存的差异

北极熊的分布范围总的来说都是北方,而且是地球的最北端。但从北至南也有40多个纬度的跨越,不同纬度的北极熊的生活有很大的差异。

以哈德逊湾为代表的南部北极熊。哈德逊湾是全球北极熊分布的最南端。这里的海冰每年6月就开始融化,到7-9月份大部分海域都没有冰面覆盖,这时候北极熊就要登上陆地。北极熊在岸上通常会找个土洞躲起来,既避暑又节省体力。从10月份开始,海面开始重新冰封,多数北极熊在10月底11月初回到冰面上。特殊的是怀孕母熊,她们从土洞直接转移到雪洞里准备生产,到12月份分娩,翌年3月才走出巢穴,带着幼仔返回冰面上。哈德逊湾的母北极熊连续8个月不吃不喝亦不排泄,是哺乳动物时间最长的禁食期,在此期间还要完成生育、哺乳幼仔的任务,把幼仔从1.5千克抚养到15千克左右。所以,母北极熊是动物界最了不起的妈妈。类似的地区是戴维斯海峡。

以波弗特海为代表的中部北极熊。动物学家发现,这里的北极熊全年存在两次大迁徙,6-7月向北迁徙,11-12月向南迁徙。6月份南部靠近阿拉斯加海岸的海域冰解,北极熊开始北上找冰,8-10月就在北方。10月是南波弗特海近岸浅海地区出现浮冰的第一个月,之前北迁的北极熊开始南返,11-12月占领整个南波弗特海海岸,冬季和春季就在这里。这种夏季北上找冰、冬季南归的模式还见于很多地区,如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这两片海域的北极熊其实是一个种群,夏季北极熊完全撤出白令海退到楚科奇海,冬季再回来。

以加拿大高北极(北极群岛北部)梅尔维尔子爵海峡为代表的北部北极熊。这里气温很低,海冰一年到头都很丰富,北极熊既不需要登陆避难,也不需要北上找冰。相反,到冬天,这里气温太低,海冰太多、太厚,北极熊很难捕到海豹,为躲避暴风雪和糟糕的状况,它们不得不使用一些庇护所暂作歇息,通常12月中旬进入庇护所,2月初从里面出来。动物学家发现,它们1月份活动开始增多,3-9月一直保持在高水平,10月份开始下降。

巴芬湾是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里既存在夏秋季冰融的问题,也存在冬季海冰太多的问题,这里的北极熊每年有两段时间使用庇护所。秋季使用庇护所的时间是9月中旬至11月上旬,而冬季使用庇护所的时间主要在12月下旬至3月。秋季使用庇护所的时长为50-70天(平均56天),而冬季使用庇护所的时长为35-86天(平均65天)。类似的地区还有加拿大北极群岛东部一些地区。

总而言之,纬度越高的地区,北极熊冬季使用庇护所越多,而夏季使用庇护所越少。在纬度最高的北冰洋中心,北极熊冬季进入庇护所的时间应该更长。

上表是不同地区北极熊季节节律的差异,文字描述的是公熊和未怀孕母熊的活动,涂灰色的部分是怀孕母熊额外的冬眠生产季,怀孕母熊每年比其他的熊少三四个月的正常时间。

气候变暖对南北方北极熊的不同影响

很多读者看了上面的表格不禁为哈德逊湾的北极熊担心,怀孕母熊刚刚结束四个月冰融期的避难,就直接转入冬眠生产季节,8个月得不到食物。实际上,那里的北极熊之前活的相当滋润。北极熊幼仔出生于12月前后,翌年3月至4月跟着母亲走出巢穴,来到海冰上;多数地区的小北极熊要跟着母亲直到其生命第三年的春天,此时它们约2.3岁。它们在这时候断奶并独立生活,即使母熊立即发情,与成年公熊求偶、交配并怀孕,她们也要到冬季才能生育它们的下一胎幼仔,这样就是每三年繁殖一胎幼仔。在波弗特海的研究表明,母熊平均每四年繁殖一胎幼仔。

而在哈德逊湾,多数小熊在第二年春天即1.3岁的时候就断奶并独立生活了,很多母熊立即发情并怀孕,当年冬天就生产,实现了每两年繁殖一胎幼仔。研究证实了哈德逊湾的北极熊曾经是全世界最为欣欣向荣的一个种群,这里不仅小熊独立最早,公熊成熟也最快,很多公熊5岁就能达到体成熟,而其他很多地区公熊要长到十岁以后。这里的北极熊一直经受着人类沉重的压力,但依然能维持种群平衡,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海豹和捕猎环境。

然而,气候变暖改变了这一切。20世纪90年代后期,哈德逊湾海冰消融的平均日期比70年代和80年代初提前了两周。这里的北极熊尤其是怀孕母熊,主要靠春天和初夏大量觅食海豹,才能捱过晚夏和秋天的冰融期。怀孕母熊与其他北极熊不同,她们在秋天冰重新冻结以后仍留在岸上,连续八个月不进食。她们必须在春天和初夏积累足够的脂肪,才能如此长时间不进食。冰融时间早导致母熊觅食时间短,这意味着母熊入穴前积累的脂肪显著减少。在哈德逊湾发现,成年母熊体重下降,首次生育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小到2.3岁才离开妈妈,而不再提前一年就断奶并独立生活。哈德逊湾处在北极熊分布的最南限,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最大,如果海冰继续退化,该地区的北极熊的生存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相反,在那些海冰过厚限制北极熊食物获取的地区,气候变暖可能对北极熊有利,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冰盖变薄和冰季缩短能增加北部地区的海豹数量,并改善北极熊的捕猎环境,从而大大增加了从食物链上传递来的能量。如果北冰洋中心的北极熊听说了海冰要变薄、一些冰间湖将出现的消息,它们该高兴地跳起来了!

动物志查阅了最新资料,目前全世界约有22000-31000只北极熊,比十年前略有增多。这两三万只北极熊分为19个确定的种群和一个尚有争议的种群(北冰洋中心)中,这些种群都没有下降趋势,也没有生境破碎化的情况发生,更没有灭绝风险,包括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哈德逊湾种群。总的来说,近几十年来,北极熊的生存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

目前,全球研究北极熊的专家公认气候变暖是北极熊生存的最大隐忧。尽管高纬度的北极熊可能在短期内受益,如果海冰范围持续减少,最终全世界的北极熊都会受到影响。北极熊与浮冰密切相关,它们在上面进行、交配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因此,冰盖的持续大规模减少必将最终影响到它们的生存。我们现在要做的,一方面要提高警惕,防止气候变暖不断加剧使北极熊遭遇灭顶之灾,另一方面则是要正确认识气候变暖对北极熊的影响,一味危言耸听、以讹传讹,无疑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恐慌和无用的工作,这对北极熊的保护也是不利的。

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12月公布的最新报告强调,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海洋动物又占多数。报告列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其中包括斑纹海豹、帝企鹅以及白鲸;这种升温幅度意味着数千种物种将灭绝。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和鲸豚保护协会最近发布的报告,鲸、海豚等动物正因为气候变化而越来越受到威胁。生活在极地冰水中的白鲸,更是由于栖居地和食物的变化而备受影响。在这些海区,由于海水温度的升高,一方面海冰不断消融,另一方面像磷虾这样的处在食物链基部的海洋动物数量也在不断下降。这些对于依赖这种环境条件生存的大型海洋生物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伤害。

生物学家对所集的数百个蝴蝶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种类不仅仅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而且它们向北方所能达到的地理范围也远远扩大了。有些原本生活范围狭窄的种类,目前已经蔓延到了北部的一些地区。这都说明,气候变化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能够证明人类活动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和气候的证据。专家还指出,即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直控制在2000年的水平,“在今后的20年当中,气温仍会以每10年升高0.1度的速度升高,进一步变暖的趋势并不会被改变”。当然,现实情况是这些气体的排放水平并非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因此,“全球变暖”的列车并没有在某个站点停靠,而且它的影响已经通过更多的渠道降临在人类的生活中。

一个由全球2500名顶尖气候科学家组成的学术团体得出结论,全球变暖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两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已经远远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