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气候引起的自然灾害_气候引起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有什么影响?2.常见的天气灾害有哪些?3.造成恶劣气候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可能有那些?4.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都有什么?5.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什么灾害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干旱和洪涝灾害。气候灾害是指由气候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灾(包括台风、狂风、风暴潮)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盐碱化、山体滑坡、泥石流、农作物生物灾害
1.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有什么影响?
2.常见的天气灾害有哪些?
3.造成恶劣气候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可能有那些?
4.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都有什么?
5.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什么灾害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干旱和洪涝灾害。
气候灾害是指由气候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灾(包括台风、狂风、风暴潮)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盐碱化、山体滑坡、泥石流、农作物生物灾害等。
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有什么影响?
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十年,十年间因为气温上升引发的灾难有:01.洪水和暴雨。02.跟着气候转移的人类和动物,生态平衡被打破。03.?农业上颗粒无收。
01.我们不能低估气温上升带来的灾难。第一位就是洪水。物理学家表示,洪水和暴雨是一起的。温度的上升,森林的砍伐和使用,让地球热度一直上升。地球热量的增加,会让洪水发生频率更多。通过水蒸汽挥发,加快了大气循环。水汽上升,暴雨发生的频率也变大。目前洪水对我们的南方地区,美国的北部、加拿大的南部等地方,都影响比较大。这边暴雨,俄罗斯的高加索山脉的北部地区水都被吸光了,反而一直处于干旱。
02.全球气温十年内一再上升,这个趋势可能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气温上升,主要在于温室气体的排放,数量之大让自然界没法自动调节。处于冰封的,或者藏于森林深处的动物不自觉迁移而出。如果出来后是没有森林覆盖的地区,那必然会危及人类生存居住地。特别是病毒或细菌,本身毒性很强却被迫冷空气封冻暂时休眠。当受到热量苏醒,肯定会往相反的地方靠。不管是动物的迁移还是细菌的挪动,这些都会打破大自然的平衡,影响非常可怕。如果海面上涨,人类不得不一退再退,跟着气候也一起移民。
03.农业的欠收。土地的利用方式在变化,更多的土地并不是用来种植而是打造住宅或商业用途。温度的上升,带来飓风、酷热、干旱等极端天气,这些都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温度越来越高,大米的产量其实会越来越少。农业上的欠收,让人类吃的越少,越难生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哪些?
人类影响气候,气候也影响人类。短时间的气候变化,特别极端的异常气候现象,如干旱、洪涝、冻害、冰雹、沙暴等,往往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足以给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比如,1943~1954年孟加拉地区的暴雨灾害,引起了20世纪最大的饥荒,饿死人口达300万~400万。1968~1973年非洲干旱是非洲人民的一次大灾难,使得乍得、尼日尔、埃塞俄比亚的牲口损失70%~90%,仅在埃塞俄比亚的沃洛省就饿死20万人。当然,这种打击往往是短暂的、局部的,虽然不至于影响生态系统,但是对人类造成的灾害却十分大。
长期的气候变化,即使变化比较缓慢,也会使生态系统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使生产布局和生产方式完全改变,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
例如,在公元前3000~前1000年的温暖时期,竹类在黄河流域直到东部沿海都有广泛分布;安阳殷墟发现,水牛和野猪等热带亚热带动物;甲骨文记载打猎时获得一象,表明殷墟的化石象是土产的。河南原称豫州,就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标志。商、周时代,梅子是北方人民重要的日常食品。《诗经》说:“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可见当时梅子是和盐一样重要的食品,是做菜不可缺少的作料。《诗经》说:“终南何月,有条有梅。”终南山在西安之南,宋代以来就无梅了。陕西、山西等地人民只好用醋代替梅。
秦汉时期气候也比较温暖,《史记》记载当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是:“桔之在江陵,桑之在齐鲁,竹之在渭川,漆之在陈夏。”可知当时亚热带植物的地界比现在更加偏北。
由于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必然会影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布局。例如,在先秦到西汉以前,我国丝织业布局是北丝南麻,丝织业绝大部分在黄河中下游和冀中平原,当时最大的丝纺业中心在河北定县,其他较小的中心也都在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则主要生产麻织物;西汉时期,蜀中仅以产麻布著名。虽然在东汉到魏晋以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经济下降剧烈,南方各地社会生活则相对安定,丝织业有所发展,可是北丝南麻的布局一直维持到隋唐时代。从气候变迁情况看,至隋唐时代,虽然气候也有变化,但是平均气温仍暖于现代,可见,丝绸之路出现在北方是有原因的。
北丝南麻布局的改变发生在宋代。由于气候变冷,气温已低于现代,北方不利于桑蚕生产生殖,再加上唐末五代时北方战乱,南方经济发展,南方丝织业规模逐渐超过北方。北宋时镇江,三台已形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南宋时,南京、常州、镇江、苏州都拥有巨大的丝织业生产能力。丝织业重心南移,正好相当于我国气候由温暖到寒冷的时期,这个历史经验是值得研究的。
气候变迁对农业耕作也有影响,孟子、荀子都说,他们那个时候,齐、鲁(河北、山东一带)农业种植可以一年两熟。在这些地方直到建国初期,还只习惯于两年三熟。唐朝的生长季也比现在长,《蛮书》(约成书于862年)说,曲靖以南,滇池以西,一年收获两季作物,9月收稻,4月小麦或大麦。而现代由于生长季缩短,不得不种豌豆和蚕豆,以代替小麦和大麦。
这种历史经验仍有现实意义。例如,如果气候变暖,就可以考虑双季稻向高纬度、向高海拔扩展;若气候变冷,就得采取措施,缩短水稻的生长时间。
造成恶劣气候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可能有那些?
风暴
风暴——激烈的大气层变化,是由于大气层对于地表能量辐射处理不当的必然结果。
这种破坏性的情绪发作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科学家们估计,如果没有风暴的热量释放的结果,那么地球上的某些地方的温度会增加20癋(11℃)。
在19世纪,气象学家们相信所有的风暴,包括雷暴、龙卷风直到雪暴、飓风,都是主要的热空气散热的烟囱。在烟囱下,是基本的低压区,它是产生风的关键。云集中在低空旋转动荡的风上(龙卷风),形成一个上升的暖气流。龙卷风成为低压区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风暴形成的条件。在本世纪初期,气象学家意识到这种风暴统一体理论不能给龙卷风从西到东穿越回归线提供有力的依据。这种风暴,大多出现在30~60纬度之间,是形成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气候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冬季。它们包括每一种气象变化,从天空灰暗,到小雪纷飞,到雪暴,雷暴和龙卷风。
中纬度风暴不像回归线上的龙卷风,也不像飓风那样,成对称形式形成,只要温暖的空气大部分位于赤道方向和低压中心的东部(或前部),冷空气位于极地方向和低压中心的西部(或后部)。气团交汇的地区被称为锋,而且锋面可达几英里宽、几百英里长。由于科里奥利效应气团转向的低压中心被夹在冷暖气团交汇的锋面之间。
气象学家称以暖空气取代冷空气作为其运动方式的非锢囚峰,叫做暖锋;以冷空气取代暖空气作为运动方式的非锢囚峰。叫做冷锋。
中纬度风暴形成方式繁多。有时候,当一个由于长时间游离生成地而减弱了的低压顺山脊下滑而重获推动时,冲纬度风暴形成。当一个低压从西海岸横越落基山脉时,此种情况出现。
当重力推动正在旋转的气旋,或者中纬度的龙卷风,从山顶下落到怀俄明,空气旋转的更快,伸展得更垂直。就像滑雪员夹起他的双臂一样,空气延伸得越长,它旋转得越快。如果空气表面在水平方向有更进一步的辐合,中纬度龙卷风的力度会更强。这种低空气候的不稳定性也能导致极地锋的形成。
极锋
极锋是两个永久性的区域(一个在北半球,一个在南半球),它们是由于赤道和极地气团绕地球旋转时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当一个中纬度低压与一个极锋相遇时,由于在低压风暴和上层空气循环的表面之间产生的反作用力,一场剧烈的风暴便会产生。
低压和其上空的空气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界定。许多事情的发生几乎是同时的。在截面,冷暖气团的布局使快速流动的极地急流的寒潮迅速增长,通常与极锋并行。急流的波浪形起伏运动有横向的,也有纵向上升和下降。气象学者称下降为“低压槽”,上升为“高压脊”。尽管寒潮的数量能够改变,但通常都是三至五个较大的寒潮,称为罗斯贝寒潮。
由于极地急流走的是波浪形路径,他们有时会不断地加速;以至于远离空气稀薄的极地地区。这种加速,或称为射流,会通过减少上方空气的重量而削弱下方的地面气压,地面空气会马上上升来填补空隙,而合成的风又会将冷暖气团带到一起,使周围的地面低压进一步加强。
地面的辐合风带来了大量的冷气团,以抵御暖气团的上升并通过加强他们的低压槽和高压脊进一步加大在高空的急流带,这又进一步使急流增强,并引起更多的地面辐合等等。
这种反馈增加了冷锋和暖锋的大气层的不稳定。为了释放能量,热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上面,上升气团产生了云——光滑的云层有时沿暖锋缓缓爬升,有时与凶猛的雷暴并行,有时又与冷锋齐头并进。由此产生的锋的斜面和恶劣的天气会随着相对温度的变化而加剧。最后,冷锋开始像门绕门轴转动那样围着低压区旋转,并不断缩小暖空气区,而湿润的空气则夹在冷锋与暖锋之间。最终,当冷锋追上暖锋之后,这扇门就关上了,这一过程称为“锢囚”。锢囚意味着冷气团挤进了暖锋中或是斜切在暖锋上。无论哪一种方式,原来的暖气团区都会在上部结束。它淹没了风暴的中心。这个中心从前曾是带有冷气团的风暴,而现在却是一个包有冷空气外层的作螺旋运动的暖气团。与原来前进的反馈图相比较,温度已经丧失,同时,禁锢的风暴也失去了能量,并且渐渐变弱,直至完全消失。
雷暴
在54,000癋(约30,000℃)的温度下,一束闪电是地球上最热的事物。其电流的宽束能量是太阳表面的6倍,它能够把大多数的金属烧出一个洞,或者把一棵坚固的树干粉碎成数千块碎片,这种炽热的能量甚至能够将地下的沙质土壤熔化,形成一种特殊的被称为闪电熔岩的岩石。挪威人还认为,这种石头说明了闪电是雷神的鱼叉。
然而,闪电的灼热实际上是由对流层在气温低于0癋(-18℃)时上层的冰块碰撞的结果。这种反复的碰撞是来自于经太阳照射后的地球表面热量释放的产物。热与冷,前与后,雷暴就是由位于对流层上下不同部位温度的差异共同作用造成的结果。
在接近15英里(24千米)的高度处,对流层间的大气温度相差约150癋(83℃)。平均雷暴释放的能量相当干在广岛爆炸时的好几倍,由狂风暴雨,有时甚至是龙卷风和冰雹产生的大量能量随着闪电急袭地球表面。
飑线
雷暴也能够将飑线或风锋连接在一起,使得比它们原来的云泡持续得更长久。被下降气流驱使的狂风锋面会产生一个强有力的作用过程,将新的上升气流供应给一组风暴。如果飑线及其他的雷暴群体在大气层高处能有效地储存温暖的水汽,那么它们能够持续整夜。事实上,气象学家最近已经发现了能够持续几天的这样的风暴群体,它们的云层界面有时会蔓延到堪萨斯州,而且覆盖面积相当于几百个独立的雷暴。
雷暴组合也能够引起强烈的被称为得利克的直线风。1993年,得利克仅在12个小时内,便以每小时70英里(112千米)的速度横跨了内布拉斯加州,以及半个衣阿华州。
由下降气流产生的最致命的风暴实际上是规模最小的。当下降气流被强烈的蒸发作用的降雨冷却后,就能够加速运动,而且像一颗炸弹一样袭击地面。在不足两英里(3千米)的空间内,强大的风暴会变得十分危险。在1989年,里根总统的直升飞机刚刚降落在安德鲁空军基地五分钟,这种风暴便席卷而来,风暴在地面以每小时100英里以上的速度疾驰。在最近几年,其他的微型风暴据说引起了数百起飞行事故,由此产生的地面损失有时接近于一个固定的飓风。
洪水
只需一场暴雨就会引发洪水并且(暴雨等造成的)骤发洪水将是致命的。只在美国,洪水每年夺走大约100人的生命。它们会在瞬息之间发生。通常它们由暴雨所起,例如1989年的那场暴雨冲垮了宾夕法尼亚约翰镇水坝的坝基。一股比一幢二层房屋还要高的水流比火车头还要快地冲向这个镇。夺走了2200人的生命。在1976年汤普森大峡谷发生洪水,风暴被逆其上而西进的弱风气团所牵制。雷暴雨通常在它们行进时向东北方向降雨;但是这场暴雨位于峡谷上方并且将其所有的雨水都倾泻于一个地方。
通常,这些极端程度的降雨量是由一系列靠近的雷阵雨所引起。1977年,在堪萨斯城,两场不同的暴雨恰巧在几小时内在同一郊区发生。合并在一起的大量降雨使小河泛滥,损坏了家园,并且夺走了23人的生命。
由于地形构造的原因,洪水会被恶化。就汤普森大峡谷发生的洪灾来说,附近岩石的峭壁促使了水流流人下面的小河。如果有较缓的斜坡存在,斜坡上有更多土壤和厚厚的植被,那么大多数的水将会被吸收。城市峡谷也加剧了洪灾。铺筑的道路将雨水流量以500%的比率大大提高。1966年意大利的阿尔诺河在暴雨过后溢出了岸堤。一连几个星期,佛罗伦萨城内用石头铺筑的街道看起来更像是威尼斯的水道。
然而,并不是一滴雨水降落就能导致洪灾。1977年4月初,一场有17英尺(43厘米)厚的暴风雪大大超出北达科他河所能承受的程度。一个季节的降雪——大于100英尺(254厘米),在几周内融化掉,溢出了位于大福克斯雷德河的堤岸。城市的9/10被淹没,并且约有1000座建筑物和住户被破坏。在加拿大和新英格兰北部,河水冰块在春天里顺流而下,直到堵塞为止。水流在冰块阻挡下倒退,逐渐地泛滥。然后冰块的堤坝坍塌掉,导致水流流向社区,形成洪灾。然而大规模的洪灾是由数天的持续降雨引发的。当1887年中国的黄河泛滥并且改变了它的流向时,几乎100万人丧生。1993年,密西西比——密苏里河的洪灾就是整个春天和夏天大暴风雪侵袭所造成的,因为大暴雨相对持续不断。就宽度看,河水相应上涨超过7英里(11千米),洪水占地将近半个印第安纳州的大小。不巧的是,当急流在同一地区上空的高压气团附近迂回时,雨水却在别的地方降落。这发生在1988年,它导致了一场旱灾,这场旱灾同1993年那场损失了200亿的洪灾一样后果惨重。任何天气形势的40个昼夜,潮湿或者干燥,都的确颇具《圣经》里所言及的灾难的规模。
龙卷风、海龙卷与沙尘暴
可能没有什么天气现象看起来像看到细长的扭动着的漏斗一样的东西向地面迂回那样可怕。尽管它的规模小,寿命短,一场龙卷风却能够在一瞬间内比地球上其他任何一种天气活动都能造成更大的破坏。
在地球上,平原与其他地方相比,更是龙卷风的家。全球每年平均近一千个龙卷风大概有一半发生在美国。不过,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经历过龙卷风。印度东部和孟加拉国,也就是喜马拉雅山脉接近印度洋的地区,尤其容易发生猛烈的龙卷风。事实上,世界上最致命的龙卷风于1989年4月26日在孟加拉的达卡附近酿成,夺走了1300人的生命。每年龙卷风都被报道在欧洲,俄国,中国东部平原和澳大利亚的东部和西部的边缘等地出现。
从行星表面上观察,最恶性的龙卷风以每小时250英里(402千米)的风速掠过地面。猛烈的龙卷风可以跨越多于1英里的宽度并且能以每小时40~60英里(64~96千米)的速度行进且超过一小时。不过,大多数的龙卷风不具备这些特征,它们的风势要减弱得多。一种更典型的龙卷风在宽度上只有100~200英尺(30~60米)——少于城市街道之间的距离,并且以每小时20~30英里(32~48千米)的速度可以行进几分钟。龙卷风路程的平均长度约为9英里(14千米),但是有一些在消失前能够行进几百英里。即使龙卷风相对弱一些,反复无常的“漏斗”也制造着恐惧,它能像幽灵那样灰白,像夜晚一样黑暗。它像一支铅笔,一支雪茄烟,一个蛋卷冰淇淋,或是一块密布动荡的乌云。上了年纪的人们试图描写出它的声音:100万只野蜂,一台喷式发动机,一大群前进着的坦克。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都有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内容为:造成恶劣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原因。
自然灾害有些是自然界的肆虐,如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旱涝往往由气候异常造成,这些都是灾害的自然属性;还有一些灾害是因为人类违反客观自然规律造成的,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会导致或加剧自然灾害,人们砍伐森林,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影响全球气候,导致气候异常,旱涝灾害加剧;陡坡垦殖,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暴雨时易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过度放牧,过度矿产开采等使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剧,进而影响气候,导致干旱加剧,并引发沙尘暴;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硫化物,导致酸雨;人们破坏植被,过度消耗能源,造成大气污染、臭氧层变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出现异常。
答案造成恶劣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板块碰撞挤压引起的;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会导致或加剧自然灾害,人们砍伐森林,破坏植被,过度消耗能源,造成大气污染、臭氧层变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异常;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硫化物,导致雾霾天气。
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什么灾害
气候不断变暖,海平面不断升高,淹没更多国家,普通的飓风就能带来严重灾难;大规模的森林火灾不断发生,焚毁更多的植物,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很多地方严重干旱缺水,很多热带雨林将变成荒漠,物种不断灭绝,生物链遭毁灭性破坏。。。如全球平均温度升高6度,对人类来说,那将是史无前例的灾难,人类将面临全球性的毁灭,也就是说,气候不断变暖 ,世界末日就将来临。这不是危言耸听。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
失。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使海平面升高,岛国淹没,更会导致各种异常气候的发生和频繁剧烈的自然灾难,而且气温升高,更适合病菌的滋生,传播和变异,各种各样的新型病毒不断出现,直接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其实人类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生存的家园---地球,人类在面对许多自然灾害和严重疾病时依然束手无策,但人类不会因此而对地球心存敬畏,无止境的索求和破坏,无节制的掠夺和透支,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我们将不得不生存在一个更加狂躁的地球上。
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多种自然灾害包括水灾、旱灾、风灾、雹灾、低温和冻害,其详细介绍如下:
1、水灾: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雨量分布不均,有些地区可能会因为雨季过长而遭受水灾。例如,中国南方地区在梅雨季节经常出现持续的强降雨,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此外,台风等极端天气也可能引发水灾。
2、旱灾:夏季风活动减弱或被阻塞时,雨带停留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某些地区长时间无雨,从而引发旱灾。例如,中国华北地区在夏季经常遭受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和人畜饮水困难。
3、风灾:夏季风活动增强时,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可能更加活跃,从而引发大风和风暴潮等灾害。这些灾害对沿海地区和岛屿的影响尤为严重,可能导致房屋倒塌、船只损坏、农作物受损等。
4、雹灾:夏季风活动不稳定还可能导致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雷暴和冰雹天气。这些天气可能导致农作物受损、房屋损坏、交通中断等。
5、低温和冻害:在某些高海拔地区或寒冷气候区,夏季风活动可能导致气温骤降,造成低温冻害。例如,中国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在夏季仍然可能出现冰雪覆盖的情况,影响畜牧业和交通。
夏季风的相关知识
1、夏季风是指季风地区在夏季盛行的大风,通常是由于气压差、气温变化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引起的。夏季风不仅对中国的气候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周边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产生了影响。
2、夏季风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在中国,夏季风主要影响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在这些地区,夏季风的强弱和方向都会对降雨量和降雨时间产生影响。例如,在梅雨季节,如果夏季风过于强劲,会导致持续的强降雨,从而引发水灾。
3、夏季风的活动也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夏季风的强度和活动规律也在发生变化。一些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夏季风的减弱或延迟,进而引发干旱和洪涝等灾害。